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烟台市委市政府对烟台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与莱山区分开,完全独立运作。日前,烟台高新区启动了“二次创业”,全力打造创新型科技园区。
3月16日,烟台高新区欢声雷动——“二次创业”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烟台市委市政府对烟台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与莱山区分开,完全独立运作,集全市之力打造烟台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位于黄海之滨的烟台高新区,俨然一艘整装待发的航母,扬帆起航。众人关注着,这艘航母将选择怎样的航行路线,又将驶向何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这艘科技航母的掌舵人——烟台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
依靠现有条件 发展特色产业
烟台高新区的初步发展思路是,要在产业重点上突出抓好生物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努力打造烟台面向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而作出这样的产业选择,“主要是根据我们现有的基础”。刘洪波说,烟台高新区于1990年经山东省批准设立,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内聚集了一批以科技取胜的企业。
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是烟台高新区内一家自主研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拥有多项注册商标和发明专利,每年专利技术转让费达到200多万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的全国70个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之一。今年年初,该公司与烟台大学、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等联合完成的“娑罗子、红花等中药药效物质提取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成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烟台高新区将依托绿叶制药等企业,大力引进一批研发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在园区的核心区规划建立起一个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电子信息产业是烟台高新区未来重点发展的另一个特色产业。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拥有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先天优势。此前,国内外诸多企业到烟台考察,认为这里非常适合发展软件等信息产业,但这里却没有可以容纳他们的空间。“所以现在我们要‘筑巢引凤’。”刘洪波说。根据烟台市规划,该市的软件园、服务外包基地将来都要落户烟台高新区。
同时,烟台高新区还将依托园区内博源科技材料(烟台)有限公司、中拓合金钢公司等企业,发展新材料产业。
在空间布局上,烟台高新区将总体按照“一心、三带”展开,即在现有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烟台大学三校科技园以南建设集烟台软件园、服务外包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科技创业中心,整合现三校科技园资源,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互动发展,形成5平方公里左右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研发区;以科技大道为轴线,打造以高教科研、文化创意、高科技总部以及技术市场为重点的科技CBD(中央商务区);以烟威高速路南现有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以滨海路和辛安河为轴线,打造高档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为主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带。同时,辐射带动南部区域发展,形成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联动发展的格局。
奠定坚实基础 发力创新园区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烟台高新区建成创新型科技园区。”刘洪波说。
经过多年发展,烟台高新区的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搭建了中俄科技合作平台,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园区创新资源高度密集,聚集了三校科技园、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烟台职业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城市服务技术学院和中国航天513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7所烟台研发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周边还坐落着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和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在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
与此同时,烟台高新区还将在大力引进创新能力强的科研机构的同时,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洪波和她的团队初步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二次创业”攻略。
刘洪波解释,“一年打基础”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烟台高新区已经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和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专家,对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进行规划,今年将在区域范围内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的基础是指,烟台高新区新的领导班子刚刚组建,工作人员陆续到位,下一步需要建章立制,树立一种新型文化,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凝聚到一起,以确保团队高效工作。“我把烟台高新区的文化归纳为‘高点定位、高效务实、勇于创新、敬业奉献’16个字。到这里来的人必须适应这里的文化。”刘洪波说,在团队组建的过程中,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选择符合高新区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三年见成效”即3年后,烟台高新区的城市面貌、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培育出较好的高新技术项目,形成较好的发展环境,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就;“五年大发展”是指整个区域在5年内初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刘洪波说。
同时,刘洪波也表示,专家做出规划方案后,高新区领导班子将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要为后代负责,包括项目的引进,我们不能为了尽快出效益饥不择食。在这点上,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会认识非常一致。”刘洪波强调。
直面重重挑战 坚定必胜信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刘洪波坦言,烟台高新区在新的发展征程上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提高区域承载能力和产业园区的配套能力,增强园区产业承载功能,烟台高新区正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笔资金。虽然烟台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与实际需要仍然相差较大。
刘洪波介绍,一方面,烟台高新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级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和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从而获得部分资金支持。她同时认为,资金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赖于园区综合实力的提高。
此外,如何有效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在当前中央偏紧的土地政策下,具体操作中如何既不违规,又能保证建设速度?这些问题也都是刘洪波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她表示,烟台高新区领导班子下一步将走出去,到国内一些发展成熟的园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学习借鉴成功的模式。
采访中,刘洪波多次表示,烟台高新区此次“二次创业”得到烟台市、山东省乃至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这也让她在工作中更有干劲。
“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伴随着欧美日韩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一轮科技要素将在全球加速流动转移,这是烟台加快引进吸收再创新步伐的重要机遇。只要抓住了这一全新的机遇,以新形象迎接新挑战,烟台高新区就一定能够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为烟台区域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刘洪波说。(纪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