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济南高新区:奋力打造济南经济增长极(图)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3-26 12:40:10 |
概要: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挡不住高新产业前进的步伐。初春时节,记者走进济南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见春意盎然,翠柳吐芽,1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热潮。 |
|
|
|
|

怡科产业基地(记者陈长礼摄)
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挡不住高新产业前进的步伐。初春时节,记者走进济南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见春意盎然,翠柳吐芽,1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热潮。中车工业园、青年汽车、重汽工业园等一批大工业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北车集团风力发电装备基地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即将开工上马;齐鲁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不畏“严寒”,增势骄人,今年前两个月通关出口额同比增长128%。“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窗口和对外开放前沿,高新区面临的优势大于困难,动力大于压力,机遇大于挑战。”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树伟胸有成竹,“今年,高新区将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围绕‘形成全市经济增长极,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这一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壮大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逆势飞扬:四朵“金花”吐芬竞艳
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波正在一圈圈扩散。济南高新区创新出击,努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去年实现GDP170.7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2.4亿元、利税64.6亿元,分别增长21.3%和29.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亿元,增长46.4%。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近年来,高新区骨干企业不断膨胀,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区内共有各类企业389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0家、服务业企业17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81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药品、交通装备及高端服务业四大产业,去年四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区总收入的比重达85%以上。
创新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宝。高新区积极优化创新环境,打造创新平台,激发企业创新热情。目前,该区已累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294项;申请各类专利1358件,获得专利授权630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已通过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4家。
齐鲁软件园、出口加工区、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一个又一个极具特色和魅力的国字号产业园区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高新区这片希望的沃土。
优化环境:和谐新城渐入佳境
2005年,48岁的美国人斯考特·史林远涉重洋来到济南,心怀壮志———把亿帆环球科技(济南)公司做成欧美软件外包公司100强。4年后的今天,亿帆所在的创业广场正变得越来越优美,而银行、保险、健身、医疗、学校、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的陆续设立,则极大地方便了IT精英的工作和生活。
齐鲁软件园仅是高新区优化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70亿元,加快道路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区内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同时,该区积极优化发展软环境,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对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的基础上,实行“集中办理制”和“代理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为迎接全运会,高新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环境治理与管理,实施治堵、治脏、治乱、治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集中攻克城市管理的顽疾难点,有效改善市容环境的薄弱环节,确保全运会“吃、住、行、游”涉及的主控道路(路段)和重点窗口、出入口道路畅通、秩序井然、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努力实现区貌的较大改观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快马加鞭:打造全市经济增长极
有专家形象地比喻目前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现状:虽然企业呈现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但缺少“参天大树”,没有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的企业。济南也不例外。这种现状引起了高新区领导的深深思索。
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济南高新区正处在“大招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二次创业时期,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膨胀大企业、引办大项目、营造大环境,全力打造全市经济增长极。
今年,高新区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通过整合资源、招大引强等措施,全力打造三大产业: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和出口加工区为发展载体,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半导体照明、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游戏动漫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孙村新区为发展载体,以将军烟草、浪潮服务器、风电设备等为重点,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中心区为发展载体,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基地。(本报记者祝蕾)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
滨海新闻 |
|
|
|
 |
创意产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