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海河》第四集 守望安澜:是谁让天津的“咸菜坛子”里长出万亩稻田?
发布时间:2022-12-16 15:09:04
最佳答案:2022年12月16日讯:气候、土地、水量,决定了长久以来中国水稻盛产南方,北方鲜有的分布。 然而,四百多年前的一天,天津宝坻迎来了一位名叫袁黄的新知县改变了这一切。他从江南
2022年12月16日讯:气候、土地、水量,决定了长久以来中国水稻盛产南方,北方鲜有的分布。
然而,四百多年前的一天,天津宝坻迎来了一位名叫袁黄的新知县改变了这一切。他从江南而来,大胆又智慧,在宝坻任职仅五年却政绩斐然。
据大型生态人文纪录片《海河》所述,来自江浙之地的袁黄深知水既可为害,也可为利。上任不久,他便提出用引水的方法将治水与改田,两难并为一步。
袁黄的治水蓝图,带给了宝坻人生活的希望。将信将疑的人们决定放手一博,尝试把秧苗栽插在河水浸泡的盐碱地里,却惊喜地发现种植水稻本就是改良盐碱地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水能压盐,把土壤里的盐分给洗掉了。自此,宝坻开始了水稻种植的历史。
袁黄,号了凡。劝人积善改过,自我修养的《了凡四训》也出于袁黄的手笔。
后来,大学士徐光启延用袁黄治水之法,亲自实验在天津以南的葛沽、小站改良种稻技术,把一张更大的金色稻网,撒向了盐碱荒滩,让天津人拥有了“一家焖米饭,一村闻米香”的小站稻,可与江南稻媲美。
徐光启还是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上海的徐家汇因他而名。
天津,退海之地的盐碱滩,得感恩这两位大人物,让“咸菜坛子”里长出香糯的稻米,泽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