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海河》第四集 守望安澜:近代天津两场最重大的洪灾 你一定从爷爷奶奶那儿听说过
发布时间:2022-12-16 15:07:28
2022年12月16日讯:自古海河多水患。“九河下梢”让海河几乎成为天津的代名词。它造就出这座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留下了人们记忆中的斑斑泪痕。
根据历史记载,明万历三十二年、清嘉庆六年天津就遭遇过两次特大洪水。而最令老一辈天津人难忘的,是20世纪新中国成立前后天津遭遇过的两次特大洪水,一次是1939年,一次是1963年。
1939年8月,华北地区普降暴雨,海河上游和天津市内多处河道水势猛涨,洪水汇成一片。很多人说,当时的天津就像一座“威尼斯水城”,人们在街道上划着小船。天津城被洪水浸泡长达近一个半月的时间,这场灾害造成当时天津市区80%的地区被洪水所淹,超过10万间房屋被冲毁,65万天津及其周边居民成为灾民。
1963年8月,海河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超过全年降雨总量的雨水集中在五天倾盆而下。包括天津在内的多座城市、数以千万计的群众,像浮萍一般被洪水左右着命运。
与1939年的那场灾难不同的是,此时的中国已不再如当初。在大型生态人文纪录片《海河》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千千万万的燕赵儿女,奔赴着洪水涌来的方向。几乎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住了洪流。河北省牺牲城市、田园不惜一切迟滞洪水,最终天津保住了,津浦铁路保住了。
面对动人而又悲壮的这一幕,1963年11月17日,视察完灾情后的毛泽东把海河儿女共同期盼——“一定要根治海河”写在了中国人治水的蓝图上。这是有文献记录以来,人类文明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治水工程,是当代的“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