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天津 >

天津

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以新的面貌亮相 高温天气游客络绎不绝

发布时间:2022-06-27 15:45:47

最佳答案: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这座拥有70年历史的公园以新的面貌亮相了。津城百姓纷纷前来,要赶在第一时间瞅瞅这位老朋友的新形象。夏至之日,虽是高温天气,但二宫公园里的游客络绎

  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这座拥有70年历史的公园以新的面貌亮相了。津城百姓纷纷前来,要赶在第一时间瞅瞅这位“老朋友”的新形象。夏至之日,虽是高温天气,但二宫公园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一边拍照、一边说着他们与二宫的故事。

  二宫前广场与大礼堂。

  望!二宫大礼堂依然那般巍峨——礼堂屋顶那颗硕大的红色五角星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听!桃花岛的凉亭里歌声嘹亮——“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看!藤萝架下的长廊里人们翩翩起舞——曼妙的舞姿、复古的风格,让人们像是穿越到了过去;瞧!竹林深处的职工图书馆——门前正在读书的少女雕塑那般安详,步入其中还是原来的地砖,还是原来的吊灯,推开窗,阵阵清风吹进来,让人顿时感到心静……

  二宫,可以说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当年,这座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工人兴建的“工人之家”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以“工”“公”二字为魂新亮相,其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一个文化活动、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走在公园里,记者希望破解一个问题:二宫为什么这么受职工群众关注?走访后,游客们告诉记者:原本以为青春已渐行渐远,但走进二宫后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来二宫真的就像“回娘家”。

  在二宫 我加入了少先队

  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兴建于1952年,它坐落于河东区光华路、东兴路与津塘公路合围的黄金三角地。建成之初,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

  以二宫为中心,过去这里是天津的工业基地之一。天津钢厂及其诸多分厂、天津的6座棉纺厂、天津自行车厂等,如星辰般围绕在它的周边;与之相呼应的是工人新村,距离较近的有中山门工人新村,从二宫正门沿着富民路一路向南,天钢工人新村、棉纺工人新村遍布在工厂中间。毫不夸张地说,当年的二宫就是工人大军及其子弟们的文化中心。

  “听说二宫新亮相,我一定得带着孩子来看看。那年,我可是在二宫大礼堂戴上的红领巾。”说话的人叫齐智,1982年出生,一条红领巾就是他与二宫情感的纽带。

  “劳模”雕塑彰显着这座公园的工人属性。

  “那时我家住在钢厂工人新村,从我爷爷到我爸爸,再到我伯伯,他们都是天钢的工人。”齐智说,“周围的人相互介绍,都会省去‘天钢’二字,直接介绍自己是二炼的、三炼的。”他所说的“二炼”是天钢第二炼钢分厂的简称。住在工人新村,生活圈内几乎把所有的衣、食、住、行、学、医都涵盖了。“那会儿工人们的生活圈子很小,工厂就在附近,购物去郑庄子,上学在汪庄子,看病去钢厂医院,毫不夸张地说,当年二宫就是我生活圈的尽头。”齐智笑着说。

  “要入少先队了,听老师说:首批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会在二宫举行。”学校只有重大活动才会选在二宫办,老师的这句话激发了学生们的斗志,齐智回忆说,“那时谁都想争当第一批少先队员。”他也没有让家人失望,有机会登上二宫大礼堂的舞台了。

  “我们小时候哪有大巴车接送啊!去二宫都是排队步行前往,前面有人举着队旗,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富民路一直走到二宫。”齐智说“,走进二宫大礼堂,抬头就能看到屋顶上一颗大大的红色五角星。那会儿我就在想,这么大的一颗五角星,是怎么装上去的呢?”

  严肃的入队仪式开始,齐智走上舞台,灯光打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依照老师事先交代的流程,戴上了红领巾,第一次敬队礼,第一次举起拳头面向队旗庄严宣誓,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政治实践活动。

  “爸爸当年就在这里加入的少先队,你爷爷也是在这里戴上的红领巾。”齐智和10岁的儿子分享道,“那时到了夏天,我们都会来这里看消夏晚会,你爷爷骑着自行车,后面带着马扎,我坐在自行车‘大梁’上,就来了。”

  “消夏晚会”这个颇有年代感的词语,显然对10岁的孩子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消夏”的意义。齐智给孩子讲解着:“看!就是这个舞台,我们就坐在台下,来得早就能往前排坐。舞台上表演歌舞、京剧、魔术等文艺节目,这样的晚会只有夏天才会举办,大家一边消暑、一边看节目。”

  “那为什么大家都不在家里吹空调、看电视呢?”孩子的一句话画出了一条“代沟”,“是啊!消夏晚会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能坐在台下、看到演员真实的表演,这就已经是隆重的群众文化活动了。”齐智说。

  在齐智的脑海里,二宫还给了他诸多的第一次:学会游泳是在二宫,那时二宫还有游泳池,后来新建的二宫水上乐园比肩天津乐园筑波游泳场;第一次看花灯是在二宫,每年正月十五“沽上春好”元宵灯会是二宫的特色活动;第一次玩碰碰车是在二宫,第一次打羽毛球是在二宫……二宫贯穿了齐智和他的小伙伴们的童年。

  二宫图书馆 我的第二课堂

  公园中轴线的正北方有一座主体三层、两翼二层的文保建筑,楼体依旧保留着建成时的红砖风格,那般朴素就是一种怀旧美。在小楼的中心位置,“图书馆”三个红色大字标注着小楼的功能。二宫图书馆门前左右各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它们像屏风一样,隔开了外界的喧嚣。楼前一座汉白玉雕像,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雕塑风格,一位少女捧着一册图书认真地阅读着。

  二宫职工图书馆与读书少女雕塑。

  踏进图书馆,还是原来的地砖,还是原来的吊灯,还是原来的格局,阅读室里的窗子开着,靠通透的自然风就让室内的温度刚刚好。刺眼的阳光被茂密的树荫遮挡了,窗外小草的清香随着微风吹进房间,读者坐在窗边的书桌旁,沉浸在图书的海洋里,仿佛忘了今昔是何年。

  正在看书的女士叫张岚,年近七旬的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手捧着乌兹别克斯坦作家卡迪里的小说《往昔》。又一次坐在二宫图书馆里读书,让这位阿姨仿佛回到了曾经的读书年代。张岚说:“当年,二宫图书馆就是我的自习室,这里就是我的第二课堂。”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风头正劲,1985年,32岁的张岚有幸能够重新回到校园,有幸把年少时遗缺的知识补回来。“从那年起,我读了天津广播电视中专,因为在本单位就做财务工作,因此选择了会计专业。”张岚介绍说。

  二宫职工图书馆报刊阅览室,一位读者正在静心读书。

  在职读书压力重重,不仅要把课程都掌握,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特别是32岁的女同志,孩子只有4岁,正是整天缠着妈妈的时候。“晚上要去学校上课,到了公休日想静下来看看书很难,总是左手抱着孩子、右手翻着书本。”张岚回忆说,“为了让我学习,婆婆把家里唯一的黑白电视机搬进了我的房间,保证我能收看‘空中课堂’节目。同时老人还告诉我,把照顾孩子的事彻底放下,认真读书。”

  为了让张岚不分心、好好读书,婆婆替她把家务活都担下了;到了公休日,备好了一天的食粮,带上保温杯就让她出门读书了。“我就骑着自行车赶到二宫图书馆,就坐在这个房间里,美美地看上一天书。”张岚指着当年读书的位置讲述,“当时这里是自习室,前面有黑板,下面都是长条桌,我总是坐在这里读书。”

  历经两年多的苦学,张岚取得了中专学历。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她最要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婆婆,同时也对这座陪着她走过两年时光的图书馆格外怀念,格外有感情。

  这些年,张岚的家从河东区搬到了河西区,逛二宫的机会少了。前不久听说二宫以新的面貌亮相了,职工图书馆这处文保建筑也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因此她要赶来回到“课堂”,重温当年的情愫。

  “一点儿都没变!老味道都在!”张岚端坐在这间被她称为“教室”的房间,十分感慨。“那个年纪再也回不去了,但还能回到这个老房间,重新闻一闻它的味道,这种追忆就是一种幸福。”

  岁月不老我们不散

  夏至这天,高温天气,但二宫依旧游人如织。放眼望去,退休的老人占了九成以上,他们回到二宫,目标是相通的——“回娘家”、找回忆!

  记者在湖岸边看到了十几位老人在合影,于是上前帮他们按下快门。跟几位老人聊天时,就听到了他们的故事。这十几位老人都是附近机床厂的退休工人,用他们的话说“我们都是同一届进厂的”。一位阿姨说:“过去下了早班,我们几个人就约在一起,来二宫玩,坐在岸边的长廊里聊天。”另一位阿姨接过话:“咱当时也不知道累,上了一天班,怎么还有这么充沛的精力呢?”旁边一位大叔插话说:“还记得1970年咱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去参加‘7047’义务劳动,回单位之后咱几个相约来二宫休息。”

  湖岸边,游客们拍照打卡,与二宫拍张合影。

  “二宫就是工人们的‘娘家’,无论遇到开心事,还是劳动一天累了倦了,都想来这儿坐一坐;如今回到二宫就是‘回娘家’,娘家人给予我们的爱从来未曾改变过。”一位阿姨这么形容他们与二宫的联结。从老人们的话语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但同时也能感受到辛苦了大半辈子,今天幸福晚年的生活味道。

  在藤萝架下的长廊里,记者见到了几位翩翩起舞的老者,他们跳着民族舞蹈,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一位老人向记者感慨道:“咱天津这么多公园,比二宫精致的有,比二宫壮观的也有,比二宫更具年代感的还有。可为什么我们这么愿意来二宫呢?因为这里留下过我们青春的记忆,因为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活动过。”

  这是一场切切实实的时空穿梭,唯有手机上的日历告诉人们已是2022年,唯有皱纹悄悄地爬上了额头。二宫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景,都像是封存的时间宝盒。游客年轻时,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如今这里焕然更新,味道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藤萝架下,老人们翩翩起舞。

  坐在桃花岛上的长椅上,耳畔不时传来阵阵歌声,这歌声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年轻的朋友,我们来相会”“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

  唱歌的老人对记者说:“这么多年了,老歌忘不掉,翻过来调过去地唱着,唱歌本身就是在抒发心情。”歌声果然是有感染力的,独唱很快就能变成大合唱。有了歌声做背景,走在装满记忆的二宫里,又给火热的激情添了一把柴。

  记者了解到,此次二宫提升改造被列为我市今年20项民心工程,市总工会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和全总关于文化宫回归公益属性的重要要求,以“工”“公”二字为魂,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对第二工人文化宫进行大规模提升改造。新栽植乔木1829棵、花灌木3297株、地被植物6万平方米,新建2处六角凉亭、2处廊亭、1处文化长廊、1条浅溪,新铺设14.2公里橡胶步道、甬道和木栈道,对二宫大剧场、职工图书馆2处文保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今天,新亮相的第二工人文化宫再一次让人们感悟到:老去的不是青春,是年纪;流逝的不是记忆,是岁月。

  听!桃花岛上的歌声唱到:“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今晚报记者 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