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可以消除静态辨识吗?东风猛士汽车的智能化设计
最佳答案:目前的新势力们已经在智能驾驶的硬件方面卷飞了,用激光雷达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次车展上我们见到了用3个的阿维塔11,用4个的沙龙机甲龙。那么智能驾驶的硬件除了激光雷达
目前的新势力们已经在智能驾驶的硬件方面“卷”飞了,用激光雷达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次车展上我们见到了用3个的阿维塔11,用4个的沙龙机甲龙。那么智能驾驶的硬件除了激光雷达,就没有其他更新鲜的东西了吗?
还真有,热成像技术行不行?
前几天东风集团旗下的猛士科技举行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亮相了一款电动越野车M-Terrain,如果只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想,前有坦克,又有北汽,如今东风又来添把火,越野车这一市场国产车真是崛起了。当然,这么想确实很对,趁着丰田普拉多和兰德酷路泽等日系硬派越野车因为排放问题进不来,其他目前在售越野车价格又太高,所以这部分市场确实出现了真空,国产有硬派越野车可以迅速抢占这一市场……
猛士概念车的智能驾驶,用了个老古董?
冷静!我们今天要说的却是这台车的东风猛士最新概念车的智能驾驶部分。它可以实现L3级智能驾驶,支持高速、高架自动驾驶领航;城区自动驾驶领航;泛场景代客泊车以及远程低速行车控制,也就是目前新势力会的那些本事,它都会。
它怎么没有用激光雷达啊?车顶上那个黑乎乎的还真不是激光雷达,猛士概念车目前已知的全车只有5个毫米波雷达,4个角雷达可以自动探测车辆附近30米范围内的移动物体,1个前雷达可以探测前方50米围内的移动物体。
这5个毫米波雷达除了用作智能驾驶的感知硬件外,它还是这台车的安防硬件,实现超过8000平方米范围内的安防侦测区域覆盖。在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下,系统会根据不同安全区范围内的动态物体运动轨迹变化,通过车机、手机信息显示、震动、车灯、喇叭鸣叫等方式进行预警。
红外成像辅助,主要还得靠视觉
就靠这5个毫米波雷达就能实现L3?当然不是,它还拥有一套现在新势力车型上没有的红外成像系统。
这套由高德红外和轩辕智驾定制开发的红外热成像辅助驾驶系统,与其他传感技术相比,以热辐射为信号来源,具备全时全天候感知能力的远红外传感技术,可以克服目前智能驾驶领域内遇到的一些问题。
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将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转化成为可见光,因为只要是绝对0度(零下273度)以上的物体都要辐射能量,不同温度的物体散发的热量不同,人类、动物和行驶的车辆要比周围环境散发的热量多。
在采用远红外线技术的系统中,热成像摄像头可以直接以探测到的物体和行人的热辐射作为影像数据的来源,而无需车辆提供额外的红外线光源。处理器将这种热量信息转化为影像并输入到计算平台内。
有别于近红外线系统对车辆当前所处的交通场景进行完全的描绘,采用远红外线技术的系统集中于最重要的信息,不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所干扰。热影像的图形化描述方法使信息大大精简,进而使潜在的危险更加突出,探测行人和动物时信息处理速度更快。
夜视系统就靠它,比激光雷达还准?
等一下,说了半天,这也不算什么高科技啊!这不就是BBA旗舰轿车上用的夜视系统吗?十几年前的车上就已经用上了。
实际上,这样说也对,但是并不严谨,因为夜视系统也分好几种,W221的奔驰S级用的夜视系统是不依赖热源,而是通过设备向外发射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并将识别后的数据以图像的形式传递给驾驶者。此技术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目前车辆上大多使用该技术实现夜视功能。
而同时期的奥迪A8和宝马7系是采用的我们上面说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尤其是在7系的“鼻孔”里会有一颗军用级的红外摄像头,这个红外夜视技术本来也是用在军事领域的,这些以前都是投射在屏幕上,让人眼去识别的,特别是在光线不足、强光眩光、高速团雾、风沙扬尘等场景中均可清晰成像,全时全天候提升驾驶员视觉感知能力。
现如今,成熟的应用热成像技术的产品,将识别到的内容输入智能驾驶算法系统,再集成目标检测算法,即具备行人、车辆防碰撞预警的功能,大大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增强了整体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有效性。
红外成像+雷达,就能克服静态识别?
那么相比如纯视觉方案,或者现在这些视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红外成像方案又可以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呢?
目前各种智能驾驶方案几乎都是以视觉为主导的,其他传感器进行辅助,增强感知冗余,但是视觉对于明暗变化,特别是黑暗条件下的感知准确度就会大打折扣。而远红外线系统不会被“眩光”干扰,不会受到对面驶来车辆的大灯、交通信号灯、路灯及交通指示牌这样的强反光表面的影响,特别是具有远红外线系统的车辆不会相互干扰。
尤其是猛士概念车今后的使用场景中,黑暗、风沙、大雾等场景可能会频频出现,用上红外感知确实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在全工况条件下的智能驾驶体验。
其实,红外成像技术还可能是目前智能驾驶领域,一个老大难问题的克星。目前,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为主的车载传感器,让智能驾驶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静态识别问题,一下就让智能驾驶变得智能不起来了,遇见静态物体那可是真的直接往上撞啊,不带一点犹豫的。
之前我们也说过,无论是摄像头,还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它们都有比较类似的静态杂波过滤的方案,也就是在智能驾驶开启之后,要很有理智的过滤掉路牌、红绿灯架、桥墩等这些障碍物,也就使得它们在真正面对不需要过滤的物体时,选择了“无视”,所以蔚小理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故。
但到了红外成像系统这里,这样的静态杂波过滤方案肯定也会存在,但是就算是静态物体,在热成像系统里也会“暴露”出热量,比起让雷达波的反射,热成像会更快识别。
红外成像性价比更高,为何没人用?
研发自动驾驶是个烧钱的行当,这是业内的共识。因此,大家无不想方设法降低运维成本,其中就包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核心传感器。自动驾驶是个相当漫长的进程,但部分自动驾驶技术提早落地量产却是可行的,但量产对成本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其实,热成像技术曾经应用在D级豪华轿车上,也是因为它贵,但今时不同往日,再和激光雷达这些硬件相比,红外产品就性能与目前价格而言,那性价比可是十分可观。相比激光雷达动辄上万的价格,红外热成像产品的售价仅需要五分之一左右,性价比很高。
目前自动驾驶的硬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已经成为老三样儿了。但面对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以及传统三大传感器所存在的缺陷,红外热成像技术将成为自动驾驶中一个新的方向。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准确探测出车辆与行人,准确识别静态物体的,目前除了红外成像产品,其他硬件多少都有短板。这样一个老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又找到了自己新的地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