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财经 >

财经

赤字率安排3%,需提高效用

发布时间:2023-03-05 20:39:46

最佳答案:2023年3月5日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8个工作重点,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2023年3月5日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8个工作重点,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给出3个重要数据,指明了稳经济的方向: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

  时代财经采访多位宏观经济专家,均认为今年GDP目标安排在5%左右,赤字率安排3%是合理且积极的安排。

  “安排5%左右符合预期,也比较合适。”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3月5日对时代财经分析,考虑到2022年经济增长的基数比较低,全年实现了5%~6%的增速问题不大,但是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导向性指标,不一定务求准确,要确保完成。

  2023年预算赤字率按3%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而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两项分别为2.8%左右、3.65万亿元,两项在今年较往年均小幅提升。

  “适度扩大政府财政赤字,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实现了加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时代财经表示。

  “3%赤字率是一个安全的底线。去年财政缺口5.7万亿,除以121万亿的GDP,赤字率达4.7%。”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3月5日对时代财经指出,3%的安排更多考虑安全性,没有必要过多的寅吃卯粮。

  滕泰也认为,既要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态势,配合稳增长的战略,扩大内需的战略,同时也要提高效率。滕泰强调,财政部长刘昆近日提要“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是十分正确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安排政府专项债3.8万亿助力内需

  2023年是政府换届之年,李克强总理在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艰苦努力,当前消费需求、市场流通、工业生产、企业预期等明显向好,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向上,我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动力。

  面向未来,就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置,盘和林认为,要实现5%的目标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主要挑战点在于海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可能会影响我国出口强度;主要的支撑点在于,我国经济放开后经济迅速复苏,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

  根据去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扩大内需将成为今年国内经济主线。政府工作指出,今年工作重点,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就如何落实“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

  据悉,今年安排的3.8万亿元专项债高于去年的3.65万亿元。另据据财政部数据, 2022年1-12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756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182亿元、专项债券40384亿元。

  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研究员王静文对时代财经分析,实际上,去年新增专项债4.03万亿元,除了预算安排之外,还包括了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的5000亿元。

  就今年的专项债规模,温彬认为,一方面体现出了“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导向下的“尽力而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导向下的“量力而行”。

  温彬指出,专项债虽然不计入赤字,但会受到地方政府债务率,也就是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的约束。截至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率已高于100%,已经达到警戒线水平。而且,2022年专项债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元,远高于政府基金预算收入,可持续性也需关注。

  赤字率安排3%,需提高效用

  稳经济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据政府工作报告,过去5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税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怎么理解“要过紧日子”?

  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

  这意味着,财政缺口达到了5.7万亿。去年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大低于支出增速的情况下,财政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

  回溯近十年,只有2016年、2017年预算赤字率达到3%;2020年由于疫情,赤字率首次突破3%,按3.6%以上安排;2021年、2022年预算赤字率分别降至3.2%左右、2.8%左右。

  “3%的赤字率,意味着财政支出保持了一定的扩张态势,对于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都是十分必要的。”滕泰强调,赤字率的适度提升有利于经济扩张,但也要注意财政效率的问题。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3月5日对时代财经指出,关注的重点还是应该在提效上,如何提高财政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个意义更为明显,包括最近的财会制度优化调整,都是相应的手段。

  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记者会上提到,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滕泰对时代财经分析,财政部提的“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是非常正确的,首先要确保财政支出的效率。据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如果发消费券来稳增长,其乘数效应在城市达到3倍以上,1元的财政支出可以带来3倍的经济循环。在农村,其乘数是5倍以上,1元的财政支出会带来5倍的经济循环和内需。

  滕泰进一步分析,如果用来投资的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财政用于投资的宏观乘数是1.06。这代表有很多省份财政支出的投资乘数或是小于1的。

  “总体来看,同样的财政资金用来扩大消费,带来的乘数效应要大于投资,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在扩大内需里强调,把稳定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一个原因。”滕泰指出,当前,很多省份基础设施面临过剩,那么从微观上要使专项债用于好的项目,减少过剩投资和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投资,比如说面向未来的一些新型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