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夫妻俩先送儿子报到。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人们都说四十不惑,按说,到我这岁数也该认命了,但我还是觉得,人生不能以成败来论。如果我不改变,自己的人生可能就这样了。”尽管有些自嘲,但39岁的王彦民还是鼓起勇气以一名“新生”的身份带着媳妇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报到了。而就在前几天,他的儿子也启程去辽宁医学院报到了。父子俩同时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儿子考了447分,考上了二本,父亲考了294分,尽管这个分数够三本的分数线了,但他最终选择了职业院校,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十年前,正是这项技术让我能养家糊口。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
为了重走青春路,王彦民付出了很多:房子卖了,工作辞了。“如果三年后发展不好,二十多年的积累瞬间又一穷二白了。”王彦民说,家里的亲友几乎一半人都不支持他辞职上大学,但儿子和媳妇的支持让他坚定了信心。
当年考大学差了十几分
谈到考大学这事,内蒙古赤峰市天山镇的王彦民说,1991年高考,他就差十多分就“够线”了,但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差,没法复读,他放弃了大学梦。高中毕业后,他跑过运输,后来又做起了汽车维修与配件销售的工作。近几年,他为了“改变命运”,自学证券操作师课程并通过考试取得了从业资格证。
儿子上初二时,老师找到他说:“如果再不管孩子,恐怕孩子连高中都考不上。”王彦民一听急了,小生意不做了,换了证券的工作开始“管儿子”,结果儿子考上了高中的重点班。后来儿子上到高二,看着儿子每天努力学习,他心中的大学梦又苏醒了。“儿子,你以后也别去学校上晚自习了,咱俩晚上在家切磋切磋,我和你一块参加高考。”王彦民说。
“瞒着”亲友参加高考
其实亲人都不太支持王彦民上学。“我做证券,一个月收入有三四千,在我们那个小地方,生活也过得去了。”王彦民说,在到学校报到前,参加高考上大学这件事他谁都没告诉,“参加高考那两天,我和同事倒了班,说是送儿子高考。”王彦民说,即便到了高考考场,他也是先送儿子进考场,碰到熟人就说送孩子考试。“监考老师差点都不让我进考场,对我的准考证盘查了半天。”王彦民笑着说,“谁能相信我这岁数的人还会参加高考呢?”
高考后报志愿的时候,原本王彦民还想学投资与理财专业,但考虑到证券从业者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他最终选择了汽修专业。
如果经济撑不住先保儿子
“天津发展很快,无论毕业后在天津就业或者创业,还是回到老家干,有技能就不愁。”尽管王彦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显得很有信心,但眼前让他最难过的就是经济压力。
这两天带着媳妇一起来到了天津,由于积蓄不多,王彦民和儿子都通过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住宿,原来打算让媳妇住女生宿舍,我住男生宿舍。但学校安排不了,租房子问了问便宜的也要一千多元,太贵了。”王彦民说,不过还好,学校得知他的情况后,帮他的媳妇在图书馆找了份勤杂工,并给王彦民介绍了一份兼职,而且帮他和妻子找了一处月租金600元的房子,从而让他顺利实现了带着妻子上大学。
“儿子那边,只能靠他自己努力了。”王彦民说,如果积蓄不足以支撑父子的学费,他肯定是放弃自己的学业先保儿子。(记者刘晓艳图片由王彦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