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建成区一角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12年,是昆明高新区建区20周年,也是科技部批准昆明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园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团结一心,勇于担当,在克服困难中促发展,在务实进取中求突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2013年,高新区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总抓手,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题,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2013更多发展
“我们认真总结回顾昆明高新区20年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园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更加坚定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信心和决心,按照‘特色立区、产业招商、民生为本、服务至上’的总体思路,向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迈出坚实一步。” 昆明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保同说。
在2011年总收入首超千亿元大关基础上,2012年,高新区克服市场低迷、资金匮乏、土地制约等重重困难,务实苦干,再度发力,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4.5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7.8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财政总收入41.7714亿元,增收5.9327亿元,同比增长16.55%;园区总收入上百亿元企业达4家,上十亿元企业12家,上亿元企业44家。
2013年,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总抓手,高新区将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率先迈入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园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型特色园区坚实起步 2013更多亮点
“近两年我区在产业布局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各国家高新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下,我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新区,必须立足实际,发挥自身在资源、技术方面的优势,走特色发展的路子。”说起创新型特色园区,董保同如数家珍。去年4月5日,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昆明高新区成为国家首批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试点,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正式启动,高新区强势开展产业招商,主动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引进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项目,全年共引进项目213个,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46.0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16个,竣工10个。目前,昆明高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主导作用日渐显现,产业向基地和专业园区集中的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型、集群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初步显现。有色和稀贵金属产业、生物和医药产业收入分别占园区总收入的51.6%和22%。
与此同时,昆明高新区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稀贵金属)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云药”特色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集群。
省市党委、政府将2013年确定为产业建设年,并提出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园区零的突破,高新区坚持以重点项目落地为推力,扎扎实实加快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产业的规模效应,壮大产业支撑,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在园区经济、产业建设中一马当先,当好排头兵。
主推优势产业聚集发展 2013更多潜力
2013年,高新区将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围绕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水科技与环保、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针对园区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有目的性地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引进和整合,向产业和产品的高端和终端两头延伸,形成供需衔接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实现企业发展的倍增效应。
——有色和稀贵金属产业方面,目前已集聚省内有色和稀贵金属产业的主要龙头企业。其中,昆明云锗“红外光学锗镜头建设项目”已竣工,贵研铂业“贵研机动车催化产业化升级项目”、康柏尔“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孵化基地项目”、昆明厚辰商贸“厚辰综合楼项目”、昆明厚通投资“汽车废旧轮胎循环再利用项目”已开工在建。
下一步, 高新区将坚持规模壮大,推进产业延伸扩展,做强有色及稀贵金属产业,加快“云南国家锗材料基地”、“国家稀贵金属产业基地”建设步伐。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昆明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云南医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植物药工业园项目”、昆明龙津药业“生物制药基地建设项目”、昆明盛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疫苗产业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
下一步,高新区将做优生物和医药产业,在企业聚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物提取制药向现代生物工程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落实好与中科院昆明分院共建生物产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云南医药行业协会共建医药产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工作。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电力装备产业园多家骨干企业建成投产,通变电器二期、昆缆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下一步,高新区将壮大装备制造产业,推动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已建成投产企业尽快达产,扩大生产规模,抓紧建设新能源示范基地项目。
——在通航产业方面,通用航空产业园正式启动,与瑞锋公司、中航通飞公司、航天万源公司等签订了投资协议。
下一步,高新区将以培训、科普、运营服务、制造、销售、维修为重点,推进通航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年内实现昆明、丽江、西双版纳三个通用飞机临时起降点投入使用,推进通航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年内航空航天科技园启动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初具雏形。
——水科技与环保产业方面,丰源水务、城投碧水源、亚太环保等重点企业签约入驻全国首家水科技特色产业园——昆明水科技园,其1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交付使用。
下一步,高新区将夯实水科技及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围绕水科技示范应用,与滇池治理相结合,加快项目落地开工,与省九湖办、省水文局建立合作科研体系,年内碧水源建成投产,为昆明水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打牢基础,使水科技园形成相应的形象和规模。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昆明高新区电子商务基地被商务部确定为首批示范基地,中软、中国网库等企业签约入驻,电子商务企业正不断向园区集聚。
下一步,昆明高新区将整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拓展研发设计、企业咨询、财务管理、技术支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完善电子商务交易支撑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整体框架。
创新资源聚合提升 2013更多动力
按照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的要求,今年,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3.5%,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推动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聚合与提升,建设智慧园区、创新之城、人才高地。
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昆明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力争在引进“两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千人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方面有新的突破,真正打造智力密集、人才聚集、创新活力迸发的人才高地。
活力高新 品质西城 2013更多美好
去年,高新区建设项目开竣工面积87.28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12亿元。高新大道等7条道路建设任务稳步推进。
“昆明高新区不仅要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企业聚集、产业高端、环境绿色低碳的工业园区,也要按照‘产业支撑+功能配套+服务拓展’的要求,建设成为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服务、现代城市四位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样板区。建设活力高新、品质西城”,这是高新人的共识。
今年,高新区将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新城产业基地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提高新城产业基地承载产业和生活服务的支撑功能。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用地需求;继续推进上一年度开工道路、公租房、新型社区、管委会行政大楼及其配套设施的续建工作。
以城市改造提升为平台,加大“品质西城”建设力度。在继续抓好黄金矿业集团总部项目、云南科工大厦项目、云南心景旅游集团西城心景项目、高新天地项目等10大项目的同时,启动建设昆明鑫惠包装、昆明海源学院、亚太环保、云南铭鼎药业、龙润国际中心、云大生物、中科生物、美的、云南理想药业、云南赛格迈电气10大城市改造提升工程,逐步建成总部经济大楼、研发大楼、金融大楼、商业广场交相辉映的现代都市景观。
同时,在新城基地启动马澄路改造工程、南冲河、梁王河综合整治、茶花五个一工程、2500套公租房建设等10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新区城市配套功能,带动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提速。
辐射带动合作发展 2013更多担当
经过20年的发展,高新区已成为云南省、昆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新区将紧紧结合省市产业布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依托地处滇中经济区核心区的优势,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转型的功能,率先向千亿元园区目标迈进,在全省、全市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当好排头兵。
把握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机遇,2013年,高新区将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桥头堡建设提供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积极探索与东南亚、南亚科技园区、境外经济合作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子,争取参与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建设。继续深化西双版纳磨憨边境合作区援建工作。在市内加强与宜良、晋宁、富民等县区的合作,在省内拓展与玉溪高新区、楚雄经开区、文山三七产业园等园区的合作,探索建设高新区分园区、“飞地”经济、一区多园等发展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13更多幸福
去年,高新区完成建设公租房720套、新型社区安置房624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30套,新开工建设2500套公租房项目的基础施工已经展开;完成城中村改造开工17万平方米,竣工55万平方米;经过美化绿化亮化的海源北路、科新路和北新路3条主干道成为装点园区的一道靓丽风景。实施白云、中卫等5个社区的抗旱保供水等工程,解决了约14000人的饮水问题。完成城中村改造开工17万平方米,竣工55万平方米。
高新一小“云南基础教育国际化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成为昆明高新区教育国际化迈出的第一步。城镇新增就业9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20人。共发放城市低保金6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3.7万元;发放高龄补助30.36万元。城镇职工养老、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7976人、25542人、25547人和76423人。马金铺街道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9元,均比上年增长29%。
今年,高新区将探索组建高新一小教育集团,促进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的办学路径;完成高新一小经典校区建设及科医路校区、高新二中校安工程。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1200个,新增城镇就业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人,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