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12年,是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市教育事业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崭新的幼儿园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入园难”问题,改善农村食堂、完善助学体系、初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一项项惠民教育政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天津接受平等的优质教育。稿件统筹邓晶龙周白石
幸福故事1
新建“公办园” 解决周边入园难
今年年初,杨雅煦小朋友快到入园的年龄了,前几年听说上一级公办园不容易,杨雅煦的爸爸妈妈心里敲起小鼓,还特别去好几所公办园和民办园打听。虽然报纸和电视介绍过教育部门这几年一直在新建改扩建公办园,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在丁字沽一号路的家门口能有一所市一级园。
今年秋季,利用红星小学的原校址,红桥区教育局新建了一所市一级园——红桥区第十幼儿园的东园,看着漂亮的十幼园舍,又耳闻十幼多年的口碑,而且新园离家很近,满足了家长各方面的要求,于是杨雅煦的父母立即给女儿报了名,并很快得到了十幼老师“可以入园”的回复。
杨雅煦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幼儿园的老师们,我也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这里的饭菜也是香喷喷的,我想天天上幼儿园。“把孩子放在幼儿园,杨雅煦的家长感到特别放心也特别满意,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们非常重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他们说,如今的年轻家长都非常重视为孩子选择最佳幼儿园,以前公办幼儿园数量太少,招生数量有限。所以,“入园难”成为困扰年轻父母们的难题之一。红桥十幼新园区的改扩建,扩大了招生范围,增加了招生人数,解决了老百姓子女“入园难”的问题,感谢教育部门为孩子创造这么好的教育条件。
幸福故事2
招生指标分配 进“重点”享优惠
小馨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海河中学,成了一名高一新生。小馨曾经就读的初中只是一所普通的中学,但是勤学苦读的她一直梦想着能考入一所重点高中。
天津于2008年启动了市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制度改革试验,今年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提升到40%,也就是说,初中推荐的指标生要占优质高中计划生的40%。更重要的是,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要以区内初中学校初三毕业生人数为基数,按一定比例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指标分配到本区县的每一所初中学校。这让小馨所在的普通中学与其他学校一样享受了同等的推荐政策,同时也给她增加了信心。
小馨说,她在市级初中学业水平考查的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和历史四个科目中都得到了良好,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等也符合条件,她的平时综合成绩也在年级名列前茅,学校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分配的推荐名额,并参照了学生们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予以推荐,小馨便成为了推荐生之一。中考成绩出来,海河中学的计划线录取分数为519分,虽然没有达到海河中学的最低分数线,但凭借推荐生的20分优惠加分政策,小馨顺利地被第一志愿海河中学录取了。
小馨告诉记者:“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为依据进行推荐也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生的招生模式,给很多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在中考中失误的学生更多的机会。重点高中招生指标中固定的一部分将平均分配到区内每所普通初中校,无论你在哪一所初中,都有同样的机会能升入重点高中,像我这样普通中学的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也感同身受:“建立这项制度有利于改进招生考试方式,有利于发挥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的导向作用,有利于逐步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通过制度创新,抑制初中择校现象的蔓延,带动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
幸福故事3
关注特殊教育 让孩子自食其力
刚刚交付使用的红桥区培智学校,校园漂亮、整洁,这是2012年红桥区政府响应市教委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拨专款异地重建的。如今这所学校已成为红桥区地标性建筑之一。
红桥区培智学校一位9年级学生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脾气非常大,起初入校时对老师和同学都非常排斥。经过7年在校学习和康复,如今已成为班里能照顾其他同学的爱心大使,而且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经常在学校的活动中表演舞蹈。看到孩子一天天进步,我由衷地感谢学校和老师。”红桥区培智学校教师闫璐璐指着行走在远处的一个姑娘说:“那位漂亮女生患有自闭症,刚来学校时情绪问题非常严重,经过四年在校学习和康复训练,目前有了很大改善,成了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自理和学习方面也都成为同学的榜样。每每看到这些学生快乐的笑容,我都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南开区育智学校校长尹立新说,为使学生尽早融入社会,学校适时调整训练内容,增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课程,如针对高段的学生开设了十字绣、家政服务、面点制作、烹饪、客房服务等课程。学校还多方联系企业,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已经走上社会的学生,有的成为邮递员,有的成为家政服务员,有的成为厨师,8名学生被有关单位录用为正式员工。有个名叫洋洋的学生,曾因遗传性智力障碍,自卑感很强,不爱说话,整日低头走路。学校看到他身体基本素质良好,就将他选入特奥田径队,在训练时注重对他自信心的培养,并根据他的爱好教他面点制作技术。毕业后,洋洋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的烘焙店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政策
亮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连续三年将学前资源建设列入市20项民心工程,已完成203所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本市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经过三年多努力,今年全部达标。本市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由420元、560元提升到820元、960元。本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采取与本市居民同等对待的政策,合理有序地解决了17.7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根据《天津市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三年规划》,本市全面推进初高中两项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改革并取得重要进展。今年,本市初中招生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免试入学;强调创设机制,促进均衡发展;更加关注民办学校规范招生;落实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初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一是有效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二是实行多元评价,改革了招生考试制度;三是破解了重点中学初中部存续期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入学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改革学业评价制度,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值评价”,收到预期效果。
目前,本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4%,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率达到98%。今年本市初中学段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优质高中初中部100%指标分配,小升初全部免试入学;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比例提高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