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返聘470位老大夫社区医院挑大梁
退休名医社区开一元门诊

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返聘专家李俊先在为患者看病。 王海燕摄
看病,不用到大医院排队,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花1块钱挂个普通号,就有专家面对面帮您诊疗。
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在海淀4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已经成为现实。
记者从海淀区卫生局了解到,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海淀将辖区大医院的470名退休医学专家返聘到社区。专家常年在社区坐诊,居民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花低价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1元号”居民得实惠
11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军事科学院附近的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离上午8点正式开诊还有10分钟,二楼内科3诊室门前,已经有患者排开了队。56岁的关平山排在头一个。
“今天是李大夫出诊,找她看看我的糖尿病。”关平山告诉记者,李大夫,名叫李俊先,过去是316医院的老年科主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是专家,每周一、三上午出诊,今儿就是奔她来的。”
关平山一手拿着健康档案,一手捏着挂号单,记者凑上去看了看,挂号单显示,挂号费只有1元。
8点开诊。关平山进了诊疗室,还没开口说话,主任医师李俊先和搭档的全科医生张威先和他打上了招呼,“老关来啦?今天还是测血糖,看看血压?”关平山笑着点头,“对,跟上次一样。”
先测血糖,再量血压,“血糖控制得不错,血压可有点高。昨天是不是又熬夜看球来着?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熬夜,就是控制不住球瘾。”李俊先一边开药,一边嗔怪着老关。关平山呵呵直乐。
“在这儿看病,感觉不拘束,李大夫聊着家常就把病看了。”关平山指了指手里的健康档案,“我得糖尿病20多年了,以前也到大医院看过,光排队挂号就受不了。现在,咱社区医院也有专家了,我在李大夫这儿看了1年多,血糖一直控制得挺好,李大夫还说要评我当‘五好患者’呢。”
74岁的尹凤兰紧跟着进了诊室。享受北京市60岁以上老人的优惠政策,尹凤兰的挂号费减免0.5元,也就是说尹大妈只花了5毛钱。“不瞒你说,我就在309医院的家属区住着,可看病我还是来这儿。”尹大妈坐着边量血压边跟记者聊了起来,“这儿服务态度好,李大夫水平也高,没来两回就把我的血压给控制住了。同样看专家号,你到外头的大医院试试,不早起根本排不到。”
一上午时间,李俊先共接待患者20多名,80%都是像尹凤兰这样的老年患者,挂号只需5毛钱。
退休专家社区传艺带徒弟
李大夫忙着给患者看病,一旁的社区全科医生张威也没闲着,帮忙填写电子病历,有时候还往自己的小本上记上几笔。
“跟着李大夫一年多,学会不少东西。”张威告诉记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怎么用胰岛素了。”
来社区医院就诊的老人,很多都是糖尿病患者,有的需要通过打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打多少量,什么时间打,持续打多少天,都不好把握。过去我们社区医院很少给患者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都建议他们去大医院。”
而从医40多年的李俊先在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方面,却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手把手地教,还经常给我们开讲座。”一年多来,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多名全科医生在使用胰岛素方面进步飞快。
“在李大夫的建议下,医院控制血糖的药物品种也比从前增加了。现在,我们这儿治疗糖尿病基本上跟大医院接轨了。”张威不无自豪。
包括李俊先在内,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共返聘了3位退休名医,“周一、周二、周三、周五都有专家出诊,很受患者的欢迎。”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涛介绍,自2010年开展退休名医返聘工作以来,中心的门诊接待量一年比一年高,“2009年刚成立时一年接待了7万人次;去年达到14.6万;今年光1至9月份就接待了17.5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1.5倍。”
半数医生具有高级职称
“退休专家是个宝,每家医院都抢着要,但海淀有海淀的有利因素。”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沈秀平介绍,海淀辖区大医院汇集,“地面上,光三级医院就有13家,再加上二级医院,大型医疗机构有20多个。”
近水楼台先得月。自2007年起,海淀区在社区医疗机构广泛开展退休医学专家返聘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社区医疗机构共返聘470名退休医学专家,占全区社区医务人员总数的8.2%。而在所聘请的退休医学专家中,来自辖区大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又占到了50%以上。
“市财政每年拨付一定的资金,对返聘到社区的医学专家进行补贴,但能享受到补贴的只是一部分人员。”沈秀平介绍,随着区财政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很多社区医院自己拿出资金,返聘专家,满足地区居民的诊疗需求。同时,通过专家的“传帮带”,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
据统计,目前,海淀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有退休名医坐诊的达到了41个,占到了八成,绝大多数社区医院实行1元挂号制。而随着专家社区坐诊的普及,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社区就诊,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