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为了解决冬季居民供热问题,减少污染,促进节能减排,今年高新区投资约1亿元,开工建设全长近9000米的4条供热管道,将蒸汽管道全部改为高温水管道(简称“汽改水”),新增76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9月11日,记者在高新区玉泉路上看到,一条支管道的供热管道铺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据悉,今冬高新区的居民将全部用上高温水取暖。
管道内水温达130℃
9月11日上午,记者在高新区卧龙东街与玉泉路交叉口以北看到,卧龙东街至孵化二巷之间玉泉路东侧被近两米高的围挡包围。走进围挡内记者看到,一条长1000余米、深2.6米、宽2.2米的管道坑裸露在外面,两条直径为0.529米的进出水管道横“躺”在管道坑内。路面上,两名施工人员正在路边接管道;管道坑下面,每个管道的接口处都蹲着一名施工人员在焊接管道。
玉泉路南半段,三名施工人员正在用沙土填埋管道。施工人员表示,管道的接口处已焊接完成,但还未做保温层,他们先将管道用沙土回填,再用水浇灌,以防路面下沉,等管道接口处做完保温层后,他们将用灰土回填路面并压实,再添加混凝土。
一名施工人员介绍说,正在建设的这条支管道沿途辐射高新区向阳·玉泉新城、中和香槟等小区。施工人员于9月1日开工建设,预计9月30日将竣工。从施工图纸上记者看到,管道的周边将建设高新区向阳·玉泉新城换热站、中和香槟换热站、歌尔换热站、智能大厦换热站、娄氏换热站、中微光换热站等多个换热站。
高新区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的李主任介绍说,从供热部门出来的高温水达到130℃左右,居民家中的供暖管道无法承受这样高温的水。因此,高温水通过管道进入各个居民小区后,通过小区的换热站,将高温水的热量吸收,转换成低温水再送入千家万户。
高温管道投资约亿元
近年来,我市一些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仍在使用自己单位的锅炉供暖。这些锅炉大都耗能大、污染严重,有的锅炉质量低劣,运行时好时坏,不但不能有效保障居民供暖,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城区生产生活环境和居民人身安全危害极大。
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日前,高新区根据市里下发的关于拆除改造城区10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力推进10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的拆除改造工作。经排查,高新区现有28台这样的燃煤锅炉,将在年底前全部拆除。锅炉拆除后,现有供热管道已无法满足居民的供热需求。为全面提升居民供热保障能力,高新区今年投资约1亿元,将蒸汽管道全部改为高温水管道,于4月28日起开工建设全长近9000米的4条供热管道。这四条管道分别位于胜利东街(志远路-东方路,管道长度2300米),卧龙东街(志远路-蓉花路,管道长度4000米),志远路(福寿东街-卧龙东街,管道长度1000米),金马路(健康东街-福寿东街,管道长度1600米)。目前,主管道已全部铺设完毕,高新区供热部门正在全力建设支管道。
环保节能又安全稳定
高新区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的李主任介绍说,目前,我市已明确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的任务。高新区对于“汽改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潍坊市华潍热电有限公司和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将为其提供两大热源。这两家公司生产出的热源“蒸汽”,经过公司内部的换热站将蒸汽转化为高温水,然后输送到高新区各条主管道,主管道再分给各分支管道。
采用高温水取暖,有三大好处。首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记者通过环保部门了解到,拆除28台10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后,每个采暖季可烟尘排放50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0余吨。其次,安全隐患得到排除。小锅炉、土锅炉被拆除后,排除了隐藏于城区的“定时炸弹”,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供热保障能力极大增强。新建设的近9000米供热管道,新增供热能力760万平方米,可满足北海花园、潍坊学院等多家单位、小区的供热需求。
记者了解到,除了玉泉路在建设供热支管道外,高新区北宫东街上也有一条支管道在施工。今冬高新区将全部用上高温水取暖,将有效解决居民供热问题,确保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