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温州公车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首批215辆公车顺利拍卖成交,起拍价总计645.34万元,成交价总计1059.48万元,成交价比起拍价增幅61.92%。温州市从4月13日起正式启动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车改涉及106家行政单位、207家事业单位,12000多人。约有1300辆公车作拍卖处置,仅留用300辆左右的执法、执勤车,拍卖车辆约占总数80%。(6月25日《新京报》)
雷声大雨点小的公车改革,不是难在操作设计,而是缺乏决心、诚意。那种要改革者向自我开刀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次温州拍卖公车的动作,虽然不完美,比如价格是否偏低,今后会不会再大批上马新车等等。但其意义不在于有多少辆公车作拍卖处置,而在于改革者断腕之心和其背后的影响力。
“拍卖所有公务车,近程货币化补贴,远程市场化租车”的车改思路让人大感痛快,它为铲除车轮腐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应当看到,不管是之前公车贴标,还是发放车补,事实上都是局限在公车使用上的遏制,办法虽然充满善意,但却存在诸多执行难问题。比如,贴标公车到底是执行公务,还是私用?普通民众往往并不好分辨和界定,也就为平时监管留下了隐患。车补改革就更不用说了,它容易被坊间诟病为公权变成了特权,特权又被“赎买”成了私产,是借车改之名发“车轮财”的变相形式。
所有公务车被拍卖,无疑意味着车轮利益面临洗牌,先不管温州公车改革最终结果如何,至少这种决心和彻底性还是值得称道的。它跳出了以往围绕公车这味药怎样去换汤的形式窠臼,是逼近问题实质和戳到既得利益者痛处的大动作。
车改的要义在二:一是省钱、二是限权。而温州公车改革思路恰恰符合了民意对这一车改要义的期待。拍卖所有公务车,寄生在公车上的权力也就自然遭限,而“近程货币化补贴,远程市场化租车”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省钱那是必然的结果。
温州车改其实道出了两个现实问题:到底公务员需要多少公务车?解决公车问题敢不敢向自我开刀?这两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了,无论是温州车改、抑或全国车改,铺展的新政才能更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