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新区鸟瞰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天津滨海新区正用飞速增长的GDP,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肌肉”和雄心。
作为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区的经济引擎,自2006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滨海新区5年来城市面貌和GDP均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2011年,新区GDP达到6200亿元,在上一年503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了23.8%,比2009年的3800亿增加了超过60%。
滨海新区利用后发优势,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凭借中央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自身努力,成为继珠三角的深圳经济特区、长三角的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推动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最强劲的增长极和动力引擎。
“到十二五末期,滨海新区的GDP要正式跨入"万亿元俱乐部"。滨海新区的一位政府官员表示,滨海新区目前在全国新区GDP排位上已稳居第一。按照过去几年的GDP增速,2015年滨海新区进入“万亿俱乐部”应不成问题。
在这片面积和东莞相近的土地上,已经连续3年跨越平均每年GDP增长“千亿元”。而推动GDP跨越式增长的,是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韩国三星,以及LG、丰田、佳能、摩托罗拉、ACS联盟计算机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形成的庞大产业集群。近年来滨海新区政府又相继引进了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300万吨造船等重大项目,这些动辄可以带动数十甚至数百亿产值的项目,对培养、孕育世界级的企业和拉动GDP增长,更是如虎添翼。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天津滨海新区为何能吸引到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它们又是如何在建设一个项目的同时就能形成一个产业?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有何不同,其做法对东莞吸引大项目及转型升级具有怎样的意义?
布局“十大战役”
今年力争引进900个5千万元以上项目
滨海新区85%以上的经济增长点都在“十大战役”之中。利用十大战役,以龙头企业和项目为引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滨海新区快速发展的特点。
2月1日,当滨海新区多数人还沉浸在龙年春节的喜庆中时,区长宗国英已经开始着手积极布局新一年滨海新区的发展蓝图。他在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会上动员说,2012年要继续推动“十大战役”,使进驻新区的企业早开工早投产,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的产值突破1200亿元,石油石化产业产值突破3600亿元,汽车及工程装备制造业确保达到4000亿。
2月10日,在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等官员的见证下,天津三星电子、天津钜宝电子、天津滨海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居广场三个项目同日签约、投产、动建。事实上,这三个项目在新区的投产动建,只是近年来滨海新区在推进招商引资过程中数千个项目中的几项而已。
“利用十大战役,以龙头企业和项目为引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是滨海新区快速发展的特点。”滨海新区商务委副主任李新告诉记者,滨海新区85%以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十大战役”之中,所以“十大战役”在滨海新区举足轻重。
“十大战役”集中了新区主要的重大工业项目,像已经建成投产的中石化大炼油大乙烯项目、空客A320总装项目、和谐号大功率机车项目等。滨海新区八大支柱产业基本上都包括在“十大战役”之中,石油化工产值达到3600亿元规模,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3000亿元,电子信息超过1700亿元,现代冶金超过12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生物医药超过30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超过200亿元。此外,作为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东疆保税港区,作为“十大战役”之一,则是实现这一功能定位的核心载体。
去年滨海新区全年建成投产91个大项目,开工建设192个项目,八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153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0%。按照计划,2012年新区政府将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900个,新引进总部经济项目20个,储备项目动态保持300个。
产业格局“二重三轻”
投资拉动是新区目前发展主要形式
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重工业在GDP中远高于现代服务业,呈现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局面,但新区的现代服务业这两年也在迅速崛起。
在滨海新区,产值几亿十几亿根本算不上大企业,产值过百亿甚至上千亿元,能够带动上下游或周边产业聚集的企业为数不少。相比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产业呈现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轻的特点。
“投资拉动的特点是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重工业比重高,第三产业相对较低,金融、软件、旅游文化等现代产业也在积极发展中。” 滨海新区发改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张广东说,滨海新区目前产业结构是“二重三轻”,第三产业确实不如第二产业增长迅速,这和当年深圳、浦东开发初期是一样的。他说,其实新区的现代服务业这两年增速也非常可观。包括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等新的优势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其中金融租赁同比增长60%,服务外包增长3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5%以上。
“滨海新区目前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阶段,以第二产业的工业投资拉动为主。”对于滨海新区近年来GDP高速增长,张广东认为,大飞机、大炼油、大乙烯、大机车等项目的确是中央政策倾斜和扶持的结果。这些项目的确偏“重”偏“大”,但对于本身就具有相当工业基础、且拥有大片成本低廉的盐碱滩地的滨海新区而言,这些大项目无疑是助推新区迅速崛起的助力器。
张广东说,投资拉动是新区目前发展的主要形式,“十大战役”是新区投资的主战场,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载体。2010和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3352.7亿元和3702亿元,今年预计将达4400亿元。
滨海新区在2月初的两会上,也主动调低了GDP增速为18%,低于去年的23.8%。“调低经济增速,有助于投资的消化和吸收。”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在众多重、大项目进驻期间,滨海新区在“十二五”中生产总值仍将处于高速增长。
龙头企业的磁石效应
一个大项目大企业能打造出一个产业
一个空客或大飞机项目,就能带动航天航空上下游数百个企业进驻,拉动产值数百甚至上千亿。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而给我一个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就能打造出一个产业。
“一个重大项目或龙头企业,就能带动数十甚至数百家企业进驻,并形成庞大产业链。”张广东告诉记者,龙头带动和产业集聚,是新区的优势,也是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与东莞的行政区划类似,规划面积达2270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这些区域不但分散,而且各区域在经济发展、人口布局方面都很不平衡。为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滨海新区政府就提出“十大战役”,先搞好路、电、员工宿舍等园区配套建设,搭好框架,然后通过吸引龙头企业或项目进驻,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模式,实施两年多来,效果显著。
“仅韩国三星的年产值就超过1000亿,它是新区产值最大的企业,摩托罗拉的产值也有好几百亿,现在富士康也过来了,IT产业形成了强者聚集的局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宣传办张春明告诉记者,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区起步最早、产业最完善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天津开发区手机产量8528.54 万部,占全国总产量的13.8%;液晶显示器产量超过了750 万台,占全国10%,数码相机超过1000 万台,占全国12.4%。当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101亿元,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6.2%。
张春明说,在滨海新区,八大支柱产业基本上都是由大项目或者龙头企业带动并逐步发展成一个产业的。以空客A320这个项目为例,空客项目就能带动航天航空上下游数百个企业进驻,拉动产值数百甚至上千亿。而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几家大型汽车公司的入驻,能迅速使汽车及高端制造业形成较大的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