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渤海金项链 |
河北:广开源 调动“水龙王”引来江河水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2-02-15 11:46:14
|
|
|
——河北治水兴水新思路探析(一)
[编者按]
水利关系大局,水利连着民生,水利关乎未来。
面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势,解决好河北水的问题,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凝聚智慧和力量,把水情、号水脉、定水策。省委书记张庆黎指出,推进河北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人水和谐,坚持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坚持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着重在“广开源、重节水、强治理、惠民生”这十二个字上下功夫。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河北治水兴水新思路探析》,敬请关注。
严重缺水是河北的省情。
我省用全国0.7%的水资源,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养育了全国5%的人口。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比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还少。如果说以色列是干渴的国家,那么河北就是“渴得要命”的地区。
人多水少不够用,还要顾全大局,统筹考虑京、津用水,这就是河北的现状。
地表水开发殆尽,地下水严重超采,水危机步步紧逼,长此以往,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不堪设想!
“调动‘水龙王’,引来江河水”。广开源,成为省委、省政府破解河北水资源困境的重大战略抉择。
南水北调:一张水网连四方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把“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的旷世设想列入高层决策。
河北,从此多了份对长江水的期冀。
2003年12月30日,年末岁尾,天寒地冻,数十台施工机械作业的轰鸣声回荡在石家庄滹沱河河床上空。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怒放的礼花,但这并未降低一项千年伟业工程开工的重大意义。我省境内的滹沱河倒虹吸和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率先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源起丹江口水库,穿黄河,沿京广,跨漳河,一条水龙跃河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在我省境内要经过邯郸、邢台、石家庄和保定市的27个县(市、区),由北拒马河中支南进入北京,全长465公里。另外,自徐水境内总干渠西黑山口门分水向东采用暗涵方式输水至天津,全长155公里。
据介绍,中线工程一期建成后每年可调入河北境内的长江水约30亿立方米。主体工程一期计划2013年基本完成,2014年汛后通水。
“南水北调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源支撑,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袁福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引长江水水质优良,水量充沛,将有效缓解我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到那时,受水区城市和工业将主要依靠中线工程引江水供给,减少地下水开采,腾出地上水用于农业和生态补水。
“只有把配套工程建起来,才能有效地利用长江水。”省南水北调办公室设计与环境处处长李国强说。为此,我省将构建“两纵六横十库”供水框架。到2014年,新建改造廊涿、保沧、石津、邢清等4条大型输水干渠,建成101条输水管道、113座地表水厂和一批中小型调蓄工程,确保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生效。届时,我省中南部平原区将形成四通八达、南北调剂、东西互补、地表地下联调的供水网络体系,从而保证我省所有供水目标都可以就近从这一水网中引用江水,实现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的目标。2014年通水时,我省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线路将达2300公里,供水目标将覆盖廊坊以南7市92个县(市、区),惠及4500多万人,占我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引黄入冀:拯救生态润农业
黄河——— 美丽而古老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河北,顾名思义,乃黄河之北,属海河流域。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燕赵儿女也曾被这条母亲河哺育。据《山海经》记载,黄河故道——— “山经河”曾流经河北,白洋淀就是其中一部分。
今天的黄河已不再在河北大地上奔腾,但引黄却承载着河北人的新希想。
被称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在1983年至1988年曾连续5年干涸,淀区生态环境遭到灭顶之灾。拯救和维系白洋淀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省水利厅建管处处长宋国强介绍说,1991年12月,在水利部和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的支持下,《山东省引黄入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批复,自此,这项跨省跨流域的引黄入冀工程正式启动。
从1994年开始,国家防总调度实施处于黄河下游左岸的山东位山闸引水,相机向我省运东和黑龙港部分地区供水,涉及邢台、衡水、沧州三市的23个县(市、区)。工程开通后,有效地缓解了三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自2006年开始,为防止白洋淀干淀,我省又在省引黄总干渠武邑县段增辟支线实施引黄补淀,母亲河,让这颗华北明珠再续梦里水乡!
实际上,按照国家黄河分水方案,我省和天津市的引黄指标是21亿立方米,但受制于工程不完善,河北多年平均引黄河水2亿多立方米,最多的年份约5亿立方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东南部地区水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位山线路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我省决定开辟一条更近的线路。2009年12月,位于河南濮阳的引黄入邯工程开工,为河北引黄西线。这项工程后又延伸至邢台,缓解邯郸东部和邢台局部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打通“瓶颈”,才能水畅其行。尽快建设引黄入冀永久工程,成为我省水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凯军介绍,目前我省建设引黄入冀永久工程的思路是,与河南省合作,在河南境内建设一条引黄入冀专用通道,同时对我省境内西线线路渠道进行扩展,成为一条永久线路。这样就能摆脱只能冬季引水的被动局面,同时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们现在正积极跑办,专人盯办,力争年内立项、两年内建成生效,到2015年,形成年引黄河水15亿立方米的能力。”刘凯军表示,“下一步,我省还将进一步完善各条引黄线路,尽快将国家分配的指标完全利用起来。”
挖潜补源:多措并举度水荒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积极开发利用微咸水、再生水、海水淡化和雨洪资源,实现利用非常规水17亿立方米。这超过我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分配水量的一半。”省水利厅副厅长位铁强表示,广开源,既要抓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又要抓见效快的小型水利建设,调水、引水、蓄水并举,最大限度增加水资源供给。
“多亏了去年修的小塘坝。”井陉县胡家滩村村民杜锁春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过去地里浇不上水,种粮靠的是‘老天爷’,一亩地一年只能打三四百斤粮食,现在小麦亩产超过了一千斤。”
我省80%的降雨量发生在汛期,为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洪水,需要在山丘地区因地制宜地兴建一批“五小”(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水泵站、小水渠)水利工程。“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对新建园区(小区)、设施农业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实现一般年份利用雨水4亿立方米。
“咸淡混浇”,是指在深机井旁增打微咸水浅井,深井淡水与浅井微咸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农业灌溉。通过一眼深井合理配置1—3眼浅微咸井,用1/3浅井水混合深井水灌溉可节约1/3的深层淡水。
衡水市地处严重缺水的黑龙港流域,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148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平的6.6%。农业用水又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以上。目前衡水市的咸淡混浇井组已达12512组,年可节约淡水1亿多立方米,相当于一年能省出一个衡水湖。“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大微咸水利用力度,发展咸淡水混合灌溉面积400万亩,实现年利用微咸水4亿立方米。
2011年10月10日,唐山曹妃甸海水淡化工程竣工,每天可生产淡水5万吨,这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之一。它不仅向包括首钢在内的沿海企业和城市供水,还将向北京提供水源,从而构筑起首都多水源体系。
曹妃甸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助理贾福旺介绍,经过处理的淡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养活世界5%的人口。中东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海水淡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淡水资源,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扩大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力争实现海水淡化年利用量2.7亿立方米。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