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龙年春早,基层寻根。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兵分数路,深入基层百姓的生活,深入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入生产一线和服务窗口,通过亲历式采访、体验式报道,真实记录普通群众欢度新春的幸福喜悦,大力宣传春节在岗人员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积极反映各级各部门心系百姓冷暖、察民情解民忧的赤子情怀,充分展示天津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多彩的生动景象,进一步营造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传递春的希望和力量。
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开篇。

今天,随着各高校陆续放假,天津站又将迎来以学生客流为主的客流高峰。 本报记者 吴迪 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日记者来到天津站,直击“春运”高峰,一切显得井然而妥帖。
上午9时,售票大厅内正在出售3日内车票,每个窗口排队购票的都不超过20人,秩序良好。从山西来天津打工的马丰收说:“我上午8点40分到售票处,已经顺利地买到了天津至太原的车票。这是近年来最顺利的一次。”
来自齐齐哈尔的小张准备1月15日带女友回家,在天津站地下一层的临时售票处碰到了记者:“去年购票队伍都排到了海河边。今年20多分钟就买到票了。大伙儿习惯在春运的时候挑错儿,也该实打实地看到进步。”
据天津站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网上购票和电话购票已经占到40%以上,加上津工超市和车站大厅的自动售票机,大大缓解了窗口排队的压力。而春运期间,天津站将原先设在北出站口的售票处改设在地下一层,硬件条件好了很多,购票旅客能免受露天挨冻之苦。
走进候车大厅,虽然候车旅客比平时增加了三成,但秩序井然。“高铁玫瑰365”小组的李瀛,身穿红色大衣戴着红帽子手拿笔记本正在耐心地解答旅客的问题。“去牡丹江的在几号口检票?”“13号,右手边。”“1521次在哪候车?”“2号检票口,您注意观看电子屏幕上的信息,看是否有变动……”
候车大厅内还活跃着一些身穿蓝马甲的青年志愿者,是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在帮助老人推行李的刘宝海和高红影说:“一放假,我们就来了,我们学院有很多外地同学都没回家,在这儿服务,有一百来人呢!”
要到沈阳看望小外孙的张春林夫妻俩笑着对记者说:“十几天前儿子就在网上给买好了卧铺票,今天从进站开始就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热情服务,这样的春运很温馨。”
11点30分,记者来到车站值班员工作室,当班的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桌前的电脑屏幕。他们的任务是安排列车时间,操纵列车进出站信号,与机务、检查等部门联动,不能有丝毫疏忽。看到记者进来,工作人员小张说:“现在每天至少在岗12个小时,春运一来我们都习惯了,责任重大呀。”
12点30分,记者在站台上看到,几位师傅在寒风中正给即将出发的列车车厢储备饮用水。据悉,一位师傅每天要给70多节车厢加满水,需步行20多公里。可他们说:“天是冷点,旅客觉得温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