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这是我第一次来天津,但这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昨天,出席第二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的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艾德和一到天津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欧盟将如何与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展开合作?如何看待天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围绕这些问题,艾德和一一为记者作了详细解答。
今年年初才刚刚走马上任的艾德和,对天津这座城市既陌生又亲切。陌生是因为他第一次来这里,亲切则是他对天津充满了好感。“我知道,今年在这里举办了第二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天津会议、首届中欧民间友好合作对话会。天津还有空客A320总装线等一大批欧盟企业及项目。这让天津成为了中欧之间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说起欧盟与天津的渊源,艾德和如数家珍。“今年10月,天津即将迎来第七届中欧工商峰会,届时将有众多中欧政要、企业家和著名学者来到这里。希望天津借此机会向世界更多地展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绩和良好城市形象。”
“在这里,我看到道路上有很多电动自行车,这其实就是天津乃至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对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的很好诠释。” 说起生态城市建设,艾德和对自己所见深有感触。“我在欧洲没有看到城市里有这样的交通工具,但我相信未来十到二十年间,很多电动自行车会出现在欧洲的大街小巷。这就是你们与我们欧洲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分享的经验和方式”。
艾德和认为,现在,欧洲正在致力于城市低碳发展,未来十年欧盟将利用先进技术,专门打造一个智能城市和智能社区的平台项目,以此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在能源和环保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欧盟的经验和技术对正在进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借鉴作用。中欧双方应该携起手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展开合作。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在开展城市解决方案过程中,创造出虚拟合作中心,并将金融服务引入更多的生态城市建设项目中。未来的城市必须是智能的、生态的城市,让城市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