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吴迪
摄影 吴迪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凌晨4:00,入秋的津城有了一些凉意。天还没有亮,环卫工人张国芳师傅已经上街,开始一天的工作。沉重的扫帚被他摆弄得得心应手,他舒展的动作看上去更像别致的“街舞”。张师傅不觉得扫马路是件丢人的事,而把它看成和其他靠双手挣钱的工作一样。“下大雨的时候,我们忙着往外跑,借着雨水洗路面。下大雪了,我们往外跑,赶紧除冰铲雪,别滑倒了人。过年放炮了,我们往外跑,要清运干净炮皮……别人在家的时候我们在外边,我们不怕辛苦,我们只怕自己的活儿没按时干完。”
早在体验张师傅工作的前一天晚上21:00,记者便来张国芳所在的河西区环卫局环卫五队洪泽路分队。当时,他正在院子里修扫道用的三轮车,三轮车看上去十分破旧,“满身”污垢,散发着刺鼻的垃圾味,可在张师傅看来,它们是离不开的宝贝,因为每天和同事们工作就靠它们“协助”。张师傅说:“今天我上‘小班’,回来得早,就干点活儿。”所谓的“小班”就是上凌晨4:00,下早8:00。再从12:00上到18:00。要是赶上“大班”,就在从凌晨4:00上到12:00,再从18:00上到22:00。周而复始,每天都是这样。过年过节也是这样。
摄影 吴迪
3个多小时晨扫走上几里地
凌晨3:30,记者来到张师傅的宿舍,他睡觉时都是穿着裤子和短袖衫的。他说:“为了节省起床时间,起来洗把脸就能走。”
4:00,记者和张师傅到了他工作的泰山路上。这是一条次干道。小区多、门脸多、餐馆多,道路上的垃圾主要集中在人行道边和店面的门口。张师傅一路挥着扫帚,每隔50米左右就堆一小堆垃圾。手里还拿了一个自制的“插针”,可以把塑料袋儿等“扎”起来。学着张师傅的动作,记者也舞动起扫帚,可一路扫过来,发现垃圾还留在身后,可腰却扭得酸了。在一些餐馆门口的下水道处,总有商家图省事丢弃的很多餐厨垃圾,散发出阵阵腐臭。但张师傅像没有闻到异味似的,很认真地蹲下身,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
5:18,泰山路扫完了,张师傅“转战”沅江路。在这条路上,有很多撒漏的工程渣土。记者手中的扫帚“刷”过去,尘土飞起来,被呛得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张师傅忙赶上来,左右开弓地扫。他说:“要用力,压住扫帚,不让尘土飞起来。”这时,天渐渐亮了,张师傅加快了扫渣土的速度,他希望快一点清理了这些东西,让过往的车辆不会再扬尘。渣土装进了簸箕,记者想去帮张师傅拎,可没有拎动。张师傅一手便拎了起来,乐呵呵地放上了车。
7:03,张师傅的晨扫结束了,他大约在路上已经来回走了两三千米,可他来不及休息,还得立刻骑上三轮车把垃圾送往转运站。
摄影 吴迪
工资1800元 大多寄回家
7:30,张师傅运垃圾回来了,准备吃早饭。他只买了一角儿饼。记者觉得他太辛苦,坚持付钱给他买了鸡蛋和云吞。张师傅不好意思接受:“我从来不吃这么奢侈的早点。”吃上东西,张师傅才说,自己现在一个月1800元工资,挺满足的。自己的老家在河南驻马店。2008年才到天津打工,当时他已经55岁了。每天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自己却觉得满足:“挺好,一个月交120元钱,吃住都有了。我自己没有什么花销,钱都存着寄回家。”
吃完饭,张师傅便又开始工作,晨扫过的路上又出现了一些新垃圾,他开始沿路保洁。看着张师傅的身影,不禁让人想到:这多半夜的辛苦,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那些乱扔垃圾的人,沿路撒漏的车辆,如果都能管住自己,也许像张师傅这样的环卫工人就不会太辛苦了。(记者 李海燕 任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