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8月,国有经济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8%,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20.8%
■ 15家市属国有工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56%,国有工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 第三产业贡献作用增强明显,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全市13个百分点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今年前8个月,全市国有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8%,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20.8%,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8%,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7.6%。经济运行质量也迈出了新步伐,光伏太阳能、绿色照明、渤化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投达产。15家市属国有工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56%,国有工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第三产业贡献作用增强明显,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全市13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事实上,到“十一五”末,本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突破2万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69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605亿元,均是“十五”末的3.2倍;实现利润186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市属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序,由2004年底的第七位提高到目前的第二位。
优化资本布局结构
“十一五”时期,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集中,向资源性、支柱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从15个弱势行业中退出,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比重由“十五”末的70%提高到82%,基本完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剥离工作,优化了二、三次产业布局。其间整体退出企业973户,破产和销壳企业483户,累计退出1400多户,劣势企业退出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五大领域集中,到“十二五”末,把90%的国有资本聚集到此五大领域,将行业布局从目前的84个调整收缩到50个左右。
加大重组整合力度
“十一五”时期,累计实施37项重组,其中,引入中国一重、中海油、鞍钢等战略投资者实施了18个较大规模的重组,协议引入资本金280多亿元,拉动投资1000多亿元,提升了本市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重点实施了冶金、轻工、外贸、旅游等行业的8个内部重组项目。通过重组整合,监管的市属集团由65家调整到53家。“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把产业做优,主业做精,管理做细,企业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集团公司,其中主营收入超两千亿的3-5家,2-3家进入世界500强。
提高产业集中度
“十一五”时期,重点实施了一批总投资达5510亿元的主业大项目,预计新增销售收入9200亿元。围绕增强产业聚集效应,累计有354户国企东迁改造,盘活土地14.8万亩,协议变现资金522亿元,相继形成钢铁、化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微电子等产业基地,有力带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探索出一条资本布局集约化、企业布局基地化、产业布局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将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拉动5000亿元投资,实施一批带动产业升级的主业大项目。
加快国有资本证券化步伐
今年以来改制34户,累计实施国有企业改制3618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6.2%,比“十五”末提高了21个百分点,吸引社会资本500多亿元。采取首发、收购、借壳等方式,中环半导体、普林电路、力生制药等11家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上市,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26家,境内外发行股票28只,累计融资232亿元。下一步,将积极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创建境内外资本运作平台的联动机制,加快优质资产上市步伐。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到“十二五”末,重点产业集团至少有一家骨干企业上市,8-10家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加强国资监管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国资监管情况,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资委已累计制定国资监管制度75项,初步建立了以重大事项管理、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等内容为重点的法规制度体系,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完善国企领导人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运用纪检、检查、审计、外派监事会等监督资源,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体系。今年7月,向全市全部市属企业派出了监事会,实现监事会监督全覆盖。国资委积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成立渤海国资公司,与10多家金融单位开展战略合作,获得综合授信2600亿元,为企业主业项目建设、东移搬迁改造和劣势企业退出提供资金支持。不久前,组织16家市属企业赴美、澳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战略合作。国资委组织市属企业携手走出去,改变了过去企业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局面,实现市属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开发市场,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记者 岳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