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公安新城分局领导迎接专案组刑警的凯旋归来

犯罪嫌疑人被民警从广东押回西安

犯罪嫌疑人流下悔恨的泪水
百姓生活讯(记者 谈春平 韩文艳)2011年9月14号,西安公安新城分局的民警从广东抓获并押回了杀人碎尸后逃亡9年之久的最后一犯罪嫌疑人。下午4点,从广东开往西安的火车驶进了西安火车站,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押下了火车。新城公安分局“清网行动”将一起长达9年的雇凶杀人碎尸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受害女失踪8年无人报案
2009年12月23日,西安公安新城分局西一路派出所刑侦副所长郗毅超接到了一个线索,西安市某处长辛运哲曾和一名叫王连英的女子长期姘居,2002年前后两人经常吵架,后王连英便神秘失踪,至今杳无音信,王连英很可能被辛运哲雇凶杀害。鉴于案情重大,郗所长当即将此线索向分局刑侦副局长成希耀做了汇报。成局长下令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西一路派出所成立了专案组,开始了近一个月的艰苦侦查。
2010年元月,民警通过调查得知,辛运哲,西安某工会退休干部,辛运哲早在九十年代即和前妻离婚,2个子女均和前妻生活。在其履历及家庭成员中均未发现有王连英的任何信息。通过调查得知,有一叫辛某(17岁,某技校学生)的女孩与辛运哲同住,辛某的监护人是辛运哲,而辛某的档案中却无母亲的任何资料。户籍是2004年从商南县城关镇落户,后迁至西安莲湖区桃园路。
同居十几年竟被残忍杀害
经过民警连日的走访调查得知,90年代初,辛运哲便和一个叫王连英的女子姘居,并生下一女,就是辛某。辛运哲本人作风很不好,经常和其他女人鬼混,被王连英发现后两人为此经常吵架。2002年,一次辛运哲在家中偷欢时被回家的王连英发现,两人当即吵翻。
辛运哲奸情暴露后,怕姘居的王连英到其单位闹事,对其造成不好的影响,认为王连英对自己并无真心,年龄又被自己小的多,便下狠心要杀死王连英。
2002年11月22日,犯罪嫌疑人辛运哲伙同嫌疑人金功力及堂弟金功凯、表弟黄光学4人将受害人王连英骗至西安灞桥区红旗市场一平房内残忍杀害。并由金功力、金功凯、黄光学将尸体用硫酸腐蚀,肢解后掩埋至秦岭山中。
受害人尸骨掩埋秦岭8年被警方成功找到
2010年元月14号凌晨2时许,西安公安新城分局西一路派出所专案组刑警将辛运哲在西安的家中成功抓获。并对其进行突审,辛运哲交待了自己雇凶杀人的全部事实。元月15日,专案组刑警在山阳县城成功将金功力、金功凯抓获,黄光学在逃。随后黄光学也被迅速上网通缉。第二天将涉嫌包庇逃犯的嫌疑人黄某抓获。犯罪嫌疑人先后供述了犯罪事实,均被刑事拘留。
在犯罪嫌疑人的指引下,西一路派出所郗所长和专案组民警在距山阳县城100公里外的一处秦岭山梁上一偏僻处,长达八年的埋尸地已被雨水冲下的巨石和落叶掩盖。民警连续奋战二天,终于在元月20日将已化为白骨的王连英尸体起获。白骨随后送公安部做DNA鉴定,确定受害人为王连英,同时在尸骨中鉴定出残存的硫酸根,印证了几名犯罪嫌疑人掩埋前用硫酸腐蚀尸体的犯罪细节。
清网行动 逃亡9年中秋夜终落网
自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行动以来,西安公安新城分局局长冯厂生、副局长成希耀多次督促和指导抓捕工作,纪委书记王晓锋更是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共同研究督导抓捕工作,先后组织民警五次前往商洛(犯罪嫌疑人黄光学父母所在地)、两次去广东东莞(黄光学妻子梁某打工地)开展布控和抓捕工作。
2011年9月9日,中秋节前夕,抓捕组得到重要线索,逃犯黄光学可能在节日期间与妻子梁某在广东东莞团聚。新城公安分局冯局长指示:立即飞赴东莞,实施抓捕。
2011年9月9日,纪委书记王晓锋带队,西一路派出所所长郗毅超、专案组刑警王雅辉组成的抓捕组紧急奔赴广东东莞,连夜赶到东莞长安镇。现场走访得知,嫌疑人黄光学的妻子梁某在附近一电器公司上班,经过七个多小时的艰苦审讯,梁某交待了从2010年9月份黄光学就在她包庇下,在东莞长安镇一家包装公司上班,梁某为其购买了假身份证,现在一车间工作。
王书记立即带领抓捕组成员对该工厂周边及内部情况进行了走访了解,发现该公司规模不大仅10余人,有现场抓捕条件,但当时已是9月10日17:10,离公司下班仅剩20分钟,抓捕小组三人果断出击,冲进车间,将潜逃九年的黄光学死死按倒在工作台上。
中秋节当日,奔袭了两天两夜的抓捕人员将黄光学和梁某羁押到东莞看守所时,已是中秋月圆之夜。
据办案民警讲,犯罪嫌疑人金功力、金功凯、黄光学是陕西商洛人,均为80后青年。受害人王连英,1966年生,陕西商南人。
目前,犯罪嫌疑人辛运哲、金功力被判处死缓,金功凯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犯罪嫌疑人黄光学被刑事拘留,其妻子梁某因涉嫌包庇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至此,一起八年前雇凶杀人碎尸案终于圆满告破。此案涉嫌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归案。此案的告破,得到了西安各级领导和辖区群众的首肯和赞誉,在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此案案卷还被陕西省公安厅作为示范案卷送到公安部参加全国命案案卷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