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针对近期多所打工子弟学校接收到关停通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记者 王嘉宁 摄
昨日,海淀东升乡新希望实验学校,仅剩一座校门,今天也将被拆除。记者 浦
海淀东升乡,被拆的新希望实验学校。
被拆的新希望实验学校周围的“河南村”,女孩们在梳头。她们都要等候分流的结果。
■ “多所打工子弟学校收到关停通知”追踪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日,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称,今年,海淀、朝阳和大兴将有24所打工子弟校面临拆迁,目前三区已经制定和采取了学生分流方案。就打工子弟校关停后学生安置问题,市教委明确表示“保证不让一个就读的学生失学”。
4万余人就读无资质学校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目前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约43.37万人,70%以上在公办中小学就读,还有约10万随迁子女在自办学校就读。其中,5万余人在经过认定的合法打工校就读,4万余人在没有办学资格的自办校就读。
24所拆迁校涉及在校生1.4万
线联平说,随着城乡接合部改造、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设施也面临调整、改造。今年,大兴、朝阳、海淀三个区共有24所流动人口自办校面临拆迁,涉及在校生1.4万余人。目前,三个区已制定和采取了分流学生的方案并且逐步到位。
按照市教委要求,各区县在进行分流安置中将依照“三先三后”原则,即先拆民居,后拆学校;先对安置分流方案论证可行,后组织具体实施;先分流安置,后拆校舍。
114所自办校将分批规范
针对自办校将如何规范,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目前北京市没有获得办学资格的自办校尚有114所,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过完善、政府支持,能够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学校,约占20%,对这些学校将尽快审批使其转正;第二类,约有40%至50%的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改造;另外20%的学校是学生安全和学习环境无法保障的,将被关停,对于学生分流安置。
不过,罗洁表示,对这些学校的改造没有具体截止时间,只能逐步提高、推进。
■ 发布
朝阳:“委托办学”准备4300学位
据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刘丽彬介绍,朝阳是外来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聚集区,目前朝阳区随迁子女人数已经达到86000余人,该区的自办校也由“十一五”期间的135所减少至目前的33所。
刘丽彬表示,朝阳区对于随迁子女将采取公办校接收为主,在教育资源逐步保证的情况下,稳妥进行关停打工校的方针,“保障更多的随迁子女进入合法学校,享受更好的教育。”
据悉,今年,朝阳区将关停9所打工子弟校,共涉及4574名学生。“9所学校办学条件、设施不具备合法的民办学校办学资质。”刘丽彬表示,目前这些学生中,有借读证明能够进入公办校的学生是467位;对另外4107位学生,朝阳区整合了一些公办校的校舍,用委托办学的方式,准备了4300个学位,“所以,有充足学位保证他们入学。”
海淀:两种方式安置3200学生
据海淀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乔键介绍,今年该区拆迁的四所学校分别为绿园小学、苗苗小学、新希望学校和红星小学,涉及分流学生3200余人。
乔键说,四所学校均为未经批准的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其中绿园小学拆迁是由于租地合同到期,正好又位于城乡一体化改造中。苗苗小学正好位于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蓄水池所在地,目前该校已经腾退完毕。新希望学校也是由于租赁合同到期,所在地处在改造拆迁范围之内。红星小学是处于城乡一体化改造中,7月21日前已经腾空房屋。
据介绍,目前海淀区对3200余名学生采取两种安置方法,一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改造公办学校,专门接收来京务工子女就读。二是采取就近分流,公办为主的原则。
被问及是否“五证”齐全方可申读公办校时,乔键说,这只是针对新入学的学生。他表示,打工人员子女只要提出愿意在海淀就读,该区将做到一个学生不流失。
大兴:关停11所需安置6500人
大兴区教委副主任王滨表示,大兴是流动人口比较聚集的区县,目前该区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42000人,其中51%的学生在公办校就读,24%的学生在11所经过审批的自办校就读。另外,还有25%的学生在未经审批的自办校就读。
他表示,今年为了配合大兴区拆违打非工作,该区11所开设在违章建筑内、未经审批的自办校面临拆迁,“从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方面,这些校舍具有重大安全隐患。”据介绍,11所被拆迁的打工校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员集中的黄村、西红门、瀛海和旧宫四个镇,涉及需要安置分流的学生在6500人左右。
王滨说,大兴区以各镇为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分流方案,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则,分流到公办校和已经审批的自办校,目前大兴区已经给接收学校校长开了会,做好部署。(记者杜丁)
分流学生报到仍被索“五证”
部分打工子弟校失学学生登记受阻;海淀区教委表示,因部分学校对政策把握不清所致
昨日,在市教委举行的通气会上,海淀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乔键表示,“五证齐全方可申请就读公办校”是针对即将入学的新生。
但随后,记者到海淀区东升乡科技站内临时设立的学生分流登记点探访发现,该处正在为因新希望小学被拆而失学的学生,进行最后一天的登记工作。多名前来登记的家长称,分流登记前,仍须向工作人员出示“五证”,不齐全或是不符合要求,均会被拒绝登记。
学生五证不齐登记遭拒
现场公告显示,“根据市、区有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海淀区公办小学就读政策要求,入学学生需提供‘五证’”,该公告的落款为东升乡人民政府。
“我去科技站咨询,被告知‘五证’不齐全的孩子一律不管。”程兆菊说,自己一家是河南信阳人,几年前来到北京,丈夫收废品,自己做保洁。
“我跟孩子他爸都是打工的,没有单位,也没有签合同。我们租的房子,房东也不给开证明。前几天给老家打电话,让弟弟去村里开证明,村里不给开,根本没法办五证。”
昨日,10多名新希望小学学生家长反映,因没有工作合同、租住的房屋没有房产证等问题,“五证”无法办齐,致使孩子被登记分流处工作人员拒绝登记。
教委将与接收学校沟通
昨天下午,在清河小营附近的海淀鹍鹏物业管理公司内,设了海淀红星小学分流登记点,分流安排通知书上显示,在册的红星小学学生可以在8日到14日登记,家长也须持“五证”,且暂住证须是海淀区并在有效期内,这份通知的落款是东升乡文教科。
红星小学谢校长说,没有五证的学生不能登记,家长没有五证的学生可以到其他不需要五证的打工子弟学校上学。
针对部分打工子弟学校分流登记时需要五证的情况,海淀区教委的乔书记说,这是一些学校和乡镇文教科对政策把握不清所致,按照政策安排,分流登记时不需要家长出示五证。
他表示,会跟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和接收分流的学校沟通清楚,不再要求家长出示五证,“我在会上承诺的一定会做到。”
【链接】
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 个案
本校拆了 学生挤进分校
因无法办齐“五证”,程兆菊为4个孩子在新希望实验学校位于西三旗附近的分校内报了名。
“没办法,总不能让孩子失学吧”,程兆菊说,去新希望分校上学,不但要坐将近一个小时的车,而且开销大幅增加。
“每天5元的午餐费,每月70元的交通费,一个孩子每个月就要多花200多元,只好咬牙硬撑了”,她说。
记者从新希望学校了解到,该校有本校和分校两个校址,本校已被拆除,有近两百个本校的孩子已经到分校报名,准备9月份开学来这里上课。分校的老师在电话里明确表示,不需要五证,只要每学期交800元学费就行。但据了解,分校也无办学资格。
昨日,分校门外的胡同停满了面包车,行人只能从车旁蹭过去。学校里有一栋破旧的二层小楼、几间平房和一个散发着异味的厕所。
记者透过开着的窗户看到,教室里课桌椅破旧,墙皮大片的脱落下来。一位自称工作人员的中年女士表示,已经有本校的很多学生过来报名了,被问及新增了这么多学生,这栋二层小楼怎么坐得下时,这位女士说,“9月份我们会启用另一栋教学楼。”通过这位女士的介绍得知,这栋新教学楼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宿舍改造成的。
打工子弟校变迁20年
1992年 北京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但不久夭折。
1993—1996年 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初创时期。刚开始,这些学校里只有几名学生,校舍建在菜地里,教师由一两名在外打工的家长担任。
2003年 打工子弟学校创办之初,都是“非法办学”,直到2003年,北京市将第一张打工子弟学校的合法办学许可证颁给了明圆学校。但直到今天,能够获得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仍只有60余所。
2001—2003年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市场出现了淘汰、兼并现象。一些小的打工子弟校经不起学费的价格战,被吞并。
2006年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自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打工子弟学校加以整顿和管理,提出“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各地先后开始大规模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同时,对涉及的学生进行安置。其中,海淀将15000余名学生分流到公立学校读书,朝阳则出台举措要取缔先看能否分流。
2011年 海淀、朝阳、大兴24所打工子弟学校面临拆迁。
■ 特写 来京6年换了3所学校
他们是一群习惯了迁徙的“小鸟”,离开老家的山路弯弯,走进城市的宽街高楼,随父母从一处城中村,辗转到另一处城中村。
小伙伴刚玩熟就散开,老师刚亲近又陌生。
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因为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断消逝,背着同一个书包,走进不同的教室。
迁徙求学,路漫漫。
“彭雪珂”,8岁的河南女孩握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端正清秀。
10日上午,位于海淀区东升乡的打工子弟学校新希望实验学校因租赁合同到期,被产权单位东升乡科技管理站收回,校舍全部拆除。学校800多名学生失学,彭雪珂是其中的一个。
五证不齐难入公办校
昨天,学校被拆成了一片废墟,几名工人正在打磨废砖。
“他们又没学上了”,父亲郭华回头望望孩子,叹气说,因为孩子,全家人已经搬了两次家。
来京6年,郭华夫妇一直以卖水果蔬菜为生。起初,郭华的3个孩子都在新发地附近的南苑小学读书,读了4年多,“学校突然被拆了。”此后,夫妻俩将孩子转学至东升乡附近的育红小学,但在育红小学只学了一年,就因为所租住的房屋拆迁,3个孩子再次转学,来到新希望小学,郭华说,自己也想给孩子找公立学校,但因为办不齐五证,公立学校不接收,只能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但让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次只读了半年。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上学,一定要上学”
“你能帮帮我孩子吗?给他找所学校”,听闻有记者来采访,徐香勤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扯开门帘,“我儿子之前在新希望实验学校读学前班,再开学就该上一年级了”。
她哑着嗓子说,为了能办齐“五证”,自己跑了整整5天,磨破了嘴皮子,饭都没怎么吃过。
“可还是没办下来”,徐香勤大哭。她在学校附近打散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丈夫靠收废品挣钱,“收入很少,但再苦再累,我们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
为了办到“五证”,这位只认识自己名字的母亲学会了发传真,拿着文件到处找人念给自己听,“我不能让儿子像我一样没文化,上学,一定要上学。”
两万费用挡了求学路
“其实新希望小学的条件并不好,教室都是彩钢板搭的,操场也很小”,三年级学生小武(化名)的母亲李女士说,一家人从天津来京已经数年,孩子该上小学时,自己也去一些公立小学咨询过,门槛很高,仅赞助费就要交2万元,而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每学期学费800元,加上取暖费、饮水费等,花不了2000元,“我们夫妇每月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只能负担起这样的花费。”
李女士称,孩子进入公立小学前,还须通过考试,小武成绩不好,没学校收。“借读生不仅入学前要考试,上学期间的成绩如果达不到要求,也会被退学”,李女士称,小武的一名同班同学,此前在附近一家公立学校读书,就因3年级的考试不合格被退学。
多数家长称,送孩子到打工子弟学校其实很无奈,学校里面大多是打工者的孩子,不会受歧视,孩子间相处得也很融洽。原新希望小学语文老师宋先生说,学校除了小学6个年级,还有初中部,“很多外来务工子女读完小学后无法升学,所以选择来此。”
随着新希望小学的拆除,宋老师和其他20余名老师也全部失业,“新希望在西三旗的分校,能负担10名左右的老师,其他人只好自谋生路了。”
记者 石明磊 饶沛 张彰 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