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花冈事件纪念园将在天津烈士陵园奠基。这是“花冈事件”发生66年后,建立的第一个纪念园。昨天,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交流促进会会长林伯耀先生接受本报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建立该纪念园的目的: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是促进中日友好,巩固亚洲和平的基础;三是教育后代,弘扬以花冈暴动为典型代表的中华民族敢于抗争、不甘屈辱的精神,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介绍,纪念园将通过一个巨型浮雕再现花冈事件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强掳、苦役、暴动、回国、遗骨送还、花冈事件和解的全过程,该浮雕高约2.5米,宽为0.5至1米,长度约为30至50米,其上将镌刻被强掳到花冈的986人的名单。并准备在天津烈士陵园内适当的地方建立1至2座纪念碑,“比如‘在日殉难者名录墙’的广场毗连的草地上。”
据林伯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政府为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强掳4万中国人到日本,他们被送到135个工地、事业所,在非人道的待遇下被迫苦役。在1年多的时间里,有6830名(日本外务省报告书中记载)中国人客死他乡。“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被强掳到日本秋田县花冈的中国人,拒绝当奴隶,为维护人类的尊严、民族的尊严,超越身份和出身的差异,在1945年6月30日,进行了自杀性的暴动,并且杀死了4个监工,但是遭到日本2万多宪兵、军队、警察、自卫团的镇压。暴动参加者被赶到广场中,三天三夜,不给吃不给喝并严刑拷问,当场死亡130多人。被强掳至花冈的986名中国人,有418人在异国悲惨死去。”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花冈事件”,在《辞海》中也有记载。
日本战败5年后,一些旅日朝鲜友人在花冈发现遗骨,自此旅日朝鲜友人、华侨与许多的日本友人一起开启了寻找、送还遗骨的活动,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全国各地找到了2300具遗骨,并最终将这些遗骨送回了祖国。2006年,天津市政府在天津市烈士陵园建立了“天津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将受难者的遗骨妥善保管。这对于受难者和遗属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从长远的、历史的视角来看,我们应在国内建一个花冈事件纪念园,以纪念花冈事件,告慰劳工亡灵。”林伯耀说,“建设这座纪念园是花冈事件受害劳工、劳工遗属多年的心愿。资金来源于花冈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员会及国内外募捐所得的善款。”据了解,本月18日“天津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开馆六周年之际,将对纪念园举行奠基。(记者 高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