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当初,随着一款叫做“开心农场”的小游戏大热,不少人看中了这一商机,纷纷开发出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不过,随着游戏的降温,现实版的农地也是日渐荒废。人们没有了热情,甚至让菜都烂在了地里。
员工介绍 三分钟热情有的菜都烂在地里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青区的一家“开心农场”。这个“开心农场”占地有100多亩,被分为若干个50多平方米的租赁区域。不过,记者看到,只有部分区域栽种了瓜果蔬菜。据“开心农场”的开发主人介绍,这个农场一块地一年的租赁价格在2000多元,其中,包含了种子、农具、灌溉用水、田间管理、日常养护等所有费用,收获也完全归消费者所有。 “来种菜的人多是三分钟热度。”该农场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当初,“开心农场”刚火起来的时候,确实有不少人来,可很多人来了几次之后就彻底消失,而有的菜烂在地里都没人来摘。
对于“开心农场”在短短时间内从沸点到冰点,这名工作人员认为,市里人的休闲方式比较多,而对于种菜,他们也只是觉得新鲜,时间一长有些人就觉得没意思了。据他介绍,这个“开心农场”才租出去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即使是这些被租出去的地方,现在也很少有人来照看,一般等种的东西成熟以后才有人来收一次。
市民讲述 往返成本高每次得花二三百元
“为几根黄瓜、几棵白菜,开一两个小时车过去,费时费力,连油钱都不够。”曾租赁过农场的市民王飞说,除租金外,每次的吃玩消费成本也让他们有点吃不消。“这些农场都在郊区或者郊县,每次开车过来,中午全家再吃一顿农家菜,这样算下来去一次就得花费两三百元。”
“开心农场”大多分布在郊外,距离城区较远,来去交通、时间成本都很高,王飞的态度转变也代表了很大部分“农场主”的心态。
另外,之前之所以热衷“种菜”,很多人是由那款小游戏激发起的兴致,而现在,连这款游戏都已经很少玩了,大家也就更顾不上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了。同时,大多数都市人是种菜的“门外汉”,尽管有人指导,但种出来的蔬菜数量较少,品相参差不齐,这也影响了种菜人的积极性。
据了解,目前,本市共有近10家农业园区面向市民推出了“开心农场”或类似的服务项目。而在记者调查中却发现,大部分“开心农场”出租率还不足五成,有的甚至只出租了一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