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股制约行情 捕捉结构性机会
■名家观察
本周行情从2800点一带“空降”到2700点区域寻求新平衡,周初还出现了多个因素共振的急跌,引起行情共振下跌的因素分别有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下半年政策基调、美债问题“多次谈不拢”、穆迪再次下调希腊国债评级、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9、动车追尾事件对相关行业形成冲击、行情本身确认底部与巩固底部的技术性需要等等。
从这些因素看,谨慎敏感的投资者过多注意了“稳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利空因素。实际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等表达的政策整体信号是“相对紧缩,定向宽松”,较上半年的“绝对紧缩”已经有了明显变化。既然货币政策基调是保持稳健,上半年15.9%的M2增速已经达到了16%的调控目标,即使考虑银行理财产品等表外资产的增长低估了货币供应量,量化收缩的空间也已十分有限。此外,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7月22日公开表示:虽然6月份通胀达到6.4%,但有3.7个百分点是翘尾因素,预计7月份翘尾因素将回落到3.3个百分点,8-10月翘尾因素更将继续逐月回落。上半年翘尾因素影响了CPI约3.3个百分点,下半年翘尾因素只有1.7个百分点,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相比4月份有明显回落,9月份以后的输入性影响会有所放缓,因此对下半年通胀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因此,我们继续之前的判断,即6月份CPI是个高拐点、7月份起翘尾因素减弱、9月份起CPI将有明显回落。快则9月份,慢则10月份CPI会跌破5%、11月份CPI有很大概率会跌破4%。
从财政政策来看,下半年的“积极”因素应该更为明显。上半年因为全面控通胀的从紧需要,财政政策名为积极,实为紧缩。以至于“一号文件”中的水利建设被押后,保障房也因财政资金窘迫进展缓慢,下半年这两大项目的推进速度已经明显加快,相应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定向解决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内需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等,财政政策无论怎样都要比上半年要积极得多。当然,经济结构转型期内的政策必定是“有保有压”,结构性行情将是A股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主旋律。
我们始终认为,奥巴马与共和党就压缩财政支出和债务上限提高与否的博弈是一场着眼于明年大选的政治秀,最终在8月2日大限之前自会有妥协方案,毕竟主权债务违约对谁都不利。汇丰PMI继续走低预示将于8月1日公布的7月中国PMI指数继续下行已成定局,进而预示7月份的中国经济仍处于找底阶段。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确定本轮经济回落性质是软着陆,始于4月份的企业去库存周期有望在8月结束。因此,7月PMI指数可能会略破50,但已处于本次回落的低谷阶段。后期随着保障房建设、水利建设、企业去库存完毕等因素拉动,9月起的PMI指数有望再次反弹。只是,目前处于数据披露前夕,投资者谨慎观望的心态影响了近期行情活力。
当前以及未来比较长时间内真正遏制A股行情的因素是“转型”,这对A股形成两个关键性制约因素:一是,使占据市场绝对权重的传统优势行业缺失了增长预期;二是,产业资本在转型背景下,从传统行业的战略性转移降低了这些行业的增长动力,也增大了市场套现压力。原来这些传统优势行业造就的A股估值溢价优势反而成为如今市场的沉重负担,削弱了当前市场的估值弹性。因此,跌破2700点附近的行情虽然再次回到了市场认可的“估值底”区域,具备了一定抗跌性,但还缺乏好的弹性,迫使行情继续结构化运行。
虽然A股在比较长时间内因为“转型”而难以形成系统性牛市机会,但小周期上,9月份在中游周期性行业“去库存”完毕、盈利调降压力消化完毕后,借助于“通胀回调,经济反弹”的契机,有望促使行情再次形成反弹机会。因此,目前行情短期看是二次回探,中期看仍存在二次反弹。在半年报扰动期内暂时还缺乏可持续的驱动性主题,短期个股结构性表现的重点仍在军工、食品饮料和半年报题材股。(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陆水旗 编辑 杨晓坤)(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