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百子寿》:100个孩子在巨大的“寿”字里手舞足蹈
他的羽毛画:和老伴冒着寒风到农场一根一根去拾羽毛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民间有绝活,津沽藏绝技。昨天,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继续在庄王府举行,来自西青区的民间艺人刘佐忠的堆锦展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那一幅幅画作形象逼真、以立体形式呈现,在场观众无不称奇。很多人还不知道,眼前这个干练的老大爷已经72岁高龄,他目前掌握着金属工艺画、堆锦画、铁画、金丝沙画、电烙画、木雕、杨柳青年画、木皮画、贝雕、木刻、羽毛画、电烫画等27项民间工艺美术绝活,是天津市精通民间艺术最多的艺人了。
刘佐忠当过美术老师,大专学的是中文,他做过工程师、经济师,退休前在西青区石油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由于年轻的时候他就痴迷于美术创作,也掌握了多种民间工艺作品的制作技术。退休后,他潜心研究、继承、挖掘、抢救和开发各种民间工艺。目前,刘大爷已掌握了27种工艺品的制作手艺,创作了数百件作品。身为杨柳青人,刘大爷创作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有一样作品是家乡的绝活,就是杨柳青年画。刘大爷认为,杨柳青年画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结合。他让杨柳青年画里的人物“活”起来,通过衣着、神态的变化让年画诉说的故事更加贴近现实。他成功地创作了新题材的杨柳青年画《百子寿》,100个孩子在一个巨大的“寿”字里手舞足蹈,憨态可掬,栩栩如生。
说到堆锦艺术,刘佐忠告诉记者,堆锦是山西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已经濒临失传。一次,刘佐忠在电视上看到堆锦介绍,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让他萌生了强烈的学习渴望。他将节目录了下来,一遍遍地看,从中找寻工艺技巧。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悟出了堆锦的制作方法,还进行了创新。《春牛图》就会集了裁剪、缝制、绘画、喷涂、晕染等多项工艺。画中的人物形象有立体层次感,眼睛清澈有神,这些都是刘大爷推陈出新的成果。
为了制作羽毛画,他和老伴冒着寒风到农场一根一根地去拾羽毛;为了制作贝雕画,他不惜找车去宁河县拉了一车贝壳回来。“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失传。”就是抱着这个简单的初衷,刘佐忠数年如一日,自掏腰包,对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技艺传承、挖掘、研究、抢救,甚至大胆改进创新,发展了原有的民间工艺。老人说:“很想知道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如何申报的,我想挑战吉尼斯。”退休后,他用了10多年的时间苦心钻研我国各地的民间工艺美术制作技艺。刘大爷年轻时有严重的胃病,心脏也不好。可是自从退休后,把主要精力投入民间艺术创作,病竟然好了。他说,是民间工艺美术让他不药而愈。(记者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