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共和(左一)工作照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这是一个“老公安”的道德操守,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动人情怀。
追忆李共和同志人生履历,我们为他身上折射出的崇高党性所深深折服。李共和身上代表的是“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公正廉洁、英勇善战”这一新时期的天津公安精神,更是“求真务实、扎实苦干、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时代精神!
一个党员干部,长时间处在“聚光灯”下,在“谢幕”时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干净的背影。“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你留下了一个干净的背影,群众就还你一个深深的念想,一片真挚的掌声。
“一个共产党人,正己才能正人,克己才能奉公,慎独才能担责,心怀感恩才能在危难时勇往直前……”李共和的话,朴实无华,却又振聋发聩。
基层的年轻民警们都说有点怵他,似乎他走到哪都是那张铁面无私、“纪委书记”的脸,剑眉星目,不怒而威;他接待过的很多群众却都说想着他,因为在他生前的300余次信访接待中,从来都是盈盈的笑脸,暖暖的贴心话。
他的幽默让人心酸。在与病魔搏斗的关键时刻,在连续高烧40度不退的日子,他对照顾他的公安医院护士“下命令”:“小张啊,病号服就不用换了。你看,我的身体就是个烘干机,出的汗一会儿就焐干了。”
他的严厉让人含泪。在生命的最后一周,在已经很少有气力说出完整句子时,他对前来汇报工作的老部下动了肝火:“我不听你说!别强调法律上咱们没错这老一套,肯定有细节工作不到位,不然人家为啥上访?”
2010年12月12日,这个从警45年,当过预审员、信访科长、监察室主任、纪委书记,直至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的“老公安”;这个已经“超期服役”,在连续的高烧终于退去后,依然拖着一双肿得穿不进皮鞋的脚在一线连续奋战42小时不合眼的“老黄牛”——倒下了,再也没有醒来。
这一天,距离他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仅剩8天。
12月9日上午,对前来探望的市委政法委领导,他平静地说:“今年还有21位信访群众没有得到局长接待,历年来一共还有44起疑难信访案件没有办结……”12月10日黄昏,当着老伴儿和几位抢救的医生护士,他依旧平静地说:“除了没能好好陪你(老伴儿),没什么好遗憾的。干了这么些年,到了该走的时候,至少留了个干净的背影,至少没什么人会骂娘……这辈子,心愿已了。”
“这辈子,心愿已了。”追悼会后,同事整理他的书籍和工作笔记发现,自从他考入警校以后的所有93个笔记本上,扉页他都公公正正地写着自己这一朴素的追求与心愿,那是《人民警察之歌》的结束语,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都应该一丝不苟地实践,应该用生命去践行的箴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信访人,特别是疑难信访案件,要怀着深厚的感情,拿出十足的干劲,努力的尽头就是解决的时候。”
第一次采访李共和,是在2003年3月,天津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公安局长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那一天的接待现场,排满了前来上访的普通群众。时任市公安局纪委书记的李共和遇到了两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疑难访”。
上访人之一的刘某是外地来津务工人员,2003年1月,他的妻子被同样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周某驾驶农用三轮车撞成重伤。案发后,周一直在逃。刘家人用尽了所有的积蓄并四处借贷才保住了妻子的生命,现已无法继续治疗,刘某开始四处上访,认为公安机关包庇纵容肇事者。此次,闻听市公安局举办“局长接待日”,他是和亲友一起抬着妻子的担架来到现场的……
第二位上访者高某来自宁河农村,状告当地警方严重渎职——她曾多次到派出所、刑警队报案,称相依为命的女儿被人绑架,可警方却无故不立案、不出警……
在刘某叙述案件经过时,李共和叫来了熟悉此案的一位负责人。“李书记,这案子我们没责任……”“嗯?”李共和脸沉了,横了这位下属一眼,眉毛自然而然立了起来。对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听高大娘的案子时,一位刚入职的女警员的轻声抱怨更是让李共和大发雷霆:“这大娘可能精神有问题。”“你是哪个单位的?出去——等你过几年有了孩子,再来试着体谅这位单身母亲的心!”
一次横眉立目,一声严厉叱责,让记者牢牢记住了这位“不一般”的纪委书记。
追踪两起上访案,一个月内都得到了圆满解决。第一起案件,经李共和认真复查,公安机关虽然不存在纵容肇事的问题,但在工作中确实存在个别人员的态度问题。李共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自己带头和全体办案人员一起捐款,先解决被害人的医疗问题,同时派精干力量赴内蒙古、山西等地追逃。4个月后,刘某扶着妻子再次来到了“局长接待日”现场,送来了锦旗。
第二起上访,李共和在接访时已经明白其中的蹊跷,一个单身农村妇女,十多年将女儿拉扯大,现在女儿却非要外出打工并结婚不归,失去生命依托的高某情感上无法接受,再加上可能遭受了旁人“精神不正常”的说法影响,始终坚持上访。李共和的解决方法是,派人查访到了她女儿的下落,又自己给藏在北京不愿意回家的女儿打了个电话,述说母亲的心。女儿流泪了,却还是不肯回家。李共和让到北京开会的民警会后找到了这位女儿,用DV拍下了女儿的心情和眼泪,拍下了她和老公虽然艰苦却互相恩爱的生活。在李共和的办公室看到这个DV,高某放声痛哭,拉着李共和的手哽咽着说:“你是个好公安……”
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李共和若有所思地说:“必须让老百姓难有处诉,冤有处申,愿有处偿……所以,在局党委提出要设立‘局长接待日’时,我由衷地高兴。很多人都说信访工作难搞,还推说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公安的问题,但谁让我们是人民警察,是受群众充分信任的人?对信访人,特别是疑难信访案件,要怀着深厚的感情,拿出十足的干劲,努力的尽头,就是解决的时候……”
8年后再次翻到这段采访笔记,斯人已故,百感交集。
“我常想,一个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加强自身修养,正己才能正人,克己才能奉公,慎独才能担责,心怀感恩才能在危难时勇往直前!”
第二次面对面采访李共和,已是2008年6月7日下午,在四川地震重灾区,从松潘到茂县的公路上。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天津市公安局承担了四川省茂县和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公安机关的对口援建工作。李共和主动请战,担任这一次运送救灾、援建物资到灾区任务的指挥长。6月3日从蓟县出发,一路星夜兼程,6月5日晚抵达甘南,6日上午11时完成甘南部分的交接并随即翻山越岭赶往茂县。
6月7日中午援建部队抵达松潘县。恰巧记者在灾区采访,在松潘县公安局的会议室里又偶遇了一次李共和的“雷霆之怒”。松潘县再往南便是地震后失去联系、需要空降部队强降了解灾情的茂县,如果前往需要经过从成都、映秀到汶川、茂县通往松潘、九寨沟的这一条唯一的省级公路——地震前风景如画,地震后余震不断、车祸频发的救灾“生命线”。一路同行开车的几位天津司机犹豫了,他们提出对路况严重不熟,且一路都是盘山道,余震每天都在发生,他们十分没有把握。
松潘县公安局的领导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茂县警方次日派人到松潘来领取物资,双方在松潘完成交接。因为司机拒绝前行,同行的天津民警中便有年轻人开始低声讨论这一折中方案。坐在椅子上一直抱着头一言不发的李共和(事后知道是因为一直跋涉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原,年近六旬的他高原反应严重)拍了桌子:“你们什么意思?人家客气一下你们就当真了?司机们不开可以理解,他们是群众,你们呢?是人民警察!在座的好多人都还是共产党员!我命令,同来的天津民警有大货本子的都顶上去。咱们是来援建救灾的,不看到援建的派出所建起来,你们就安心回去吗?那是懦夫!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就算流血牺牲,也是我们的光荣!”
于是,出发。
一路上,在松潘县北定关附近发生了山体滑坡,在茂县两河口、沟水等地车队都遇到了山体滚石,李共和平静地指挥大家避险、谨慎通过。因为同车前往,李共和和记者聊了很多。“我为什么发这么大火?刚才在那嘀咕的有一位小同志,出来前才刚递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怎么就退缩了?难道入党就是为了谋个一官半职?过若尔盖草地,到红军会师的纪念碑时是半夜,又下着雨,我还特地让司机停车,在纪念碑前开了一个临时党支部会。为的是什么,就是让这些年轻的同志提高点认识,不要给警徽抹黑……我常想,一个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加强自身修养,正己才能正人,克己才能奉公,慎独才能担责,心怀感恩才能在危难时勇往直前!”
这些话,记者都曾在茂县公安局前的地震废墟上整理出来,准备发回天津,次日见报。李共和拒绝了,他说这不是采访,只是一个老公安、老党员和记者说了说心里话。完成交接已是晚8时,茂县余震不断,李共和就这么站在废墟的一块石头上,指挥队员分材料,准备搭建临时派出所。
这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旁边的人劝他休息,他都摆摆手不作声。这个不算高大、却始终挺直的身影,记者印象深刻。在2008年1月13日,蓟县白涧镇山体滑坡事故的现场,他也是这么伫立着。当时正值寒冬季节,李共和接报后立刻赶赴事故现场,在凛冽的寒风中指挥救援工作,仿佛也是在这样一块高处的石头上,他一站就是4、5个小时……
“维护津城生产生活的秩序稳定,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容不得半点懈怠。同时,未雨绸缪或者化解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我们也该义不容辞。”
在事后的追悼会上,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何曾担任市公安医院院长的李共和在体检检出患病后依旧会如此玩命?最终倒在退休前的最后几天?
应该说,他满满当当的工作日程表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笔记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2009年12月,在体检中,李共和被查出血液中的嗜酸细胞有少量增多的现象,同时心肌缺血较为严重。医生嘱咐他要好好休息,春节后来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李共和乐呵呵地说:“这么一把年纪了,有点小毛病不算病。”
2010年春节过后便一直是忙,2月底医生催促他到医院复查,他说:忙过这一段吧。很快,紧急任务来了,我市某商城商户因对续约合同不满,聚集起来到上级集团信访……保卫企业生产秩序是李共和的职责,他带队赶到后便开始与商户代表进行耐心诚恳地交流沟通。“你们先别把我当警察,就当一个老大哥,我先听听你们的实际困难,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减少损失,继而是解决问题。”接下来的70多个小时,他吃住都在集团会议室,直到促成了企业和商户之间的谈判协商,使这一事件和平解决。
刚忙完这件事,他又紧急赶往滨海新区……2010年4月24日,是个星期六。难得一天没有紧急任务,实在撑不住的李共和第一次提出让老伴儿陪着他去医院。检验科的医生发现,正常状态下嗜酸细胞的0.5-5%的比例,在李共和的血液中,竟然高达50%!检验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检验了一次,依然是高高的数值……
6月初,天津市某企业发生群体性事件。病情刚有好转的李共和在病床上再也躺不住了,紧急带队赶往。此后,在处置过程中,他始终在现场坐镇指挥,60多岁的他曾连续7天没有回家,也曾连续42个小时没有合眼。“那些日子,我每天能做的就是熬好了药,让人给他送到现场,每天跟他打电话提醒他喝药他都不耐烦接……”相濡以沫的老伴事后对记者说。
也就是在处置事件的现场,记者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采访了李共和。他和记者谈起了这些年受理的一些上访案件,谈起了他自己总结出来的“四四工作法”,也谈起了自己年过六旬还牢牢钉在一线的原因:“维护津城生产生活的秩序稳定,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容不得半点懈怠。同时,未雨绸缪或者化解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我们也该义不容辞……李共和啊李共和,生于共和国诞生之年,又从了警,毕生就该为了‘共同和谐’而战吧……”
随之而来的,是身体极度疲劳,李共和开始全身出现浮肿。“严重心衰、严重水肿、严重心肝肾损伤……”诊断书并没有阻止李共和工作的步伐,他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发高烧,但即使在病床上,他挂念着的仍然是工作,是群众。
2010年12月12日,“老兵”终于倒下了,再也没醒来。
不是结局的结局
追悼会前,老伴给他穿上了他最珍爱的、腿肿起来后半年多都无法穿进去的大头皮鞋——这双系鞋带的皮鞋,他穿了23年,前前后后修了6次。“每一天,他都要抽时间把他擦得锃亮。我问他为啥不爱穿新鞋,他说习惯了,穿着舒服。我又问他为什么总是擦这么亮,他说皮鞋就跟人的名声一样,不能沾土……”
整理他生前的照片发现,好多张和老同志的合影,他都不是按级别坐在第一排。再看照片背面,是他工工整整的钢笔字,“相比那些为党的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的老同志、老劳模,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你永远没有资格坐在第一排。”
整理他的所有工作笔记,便是那句令人无法忘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跟共和同志的生命一样,稿件写到这里,本该有个休止符。不想今年5月,记者却接到了一位陌生老人的来电。
“从报纸上看到了李共和同志去世的消息,想跟您说一段尘封了30多年的往事……1978年,一个名叫沈靖宇的女孩,也就是我本人,以公开考试第一名成绩应聘教师,却因家人犯罪不能被录用。当时很多地方都已经做出了结论,我注定将失去资格。当时没吃没喝,几乎就要饿死了……事后我才知道,是当时在市公安局预审处工作的李共和同志发现了案卷中的疑点,并顶住了当时较为流行的‘左’的思潮开始进一步调查。他经过核实最终认为我的历史是清白的,不应该失去这次机会。是他,这个我这辈子素昧平生的好心人,骑着自行车多次冒雪奔波于录取学校、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之间,表明案件审理部门的审查结果。是他,从此让我改写了人生。后来我还提了干……”
“我知道得晚了,应该去吊唁的。至少应该买个花圈,到他的墓碑前看看他,告诉他,他这辈子用心帮助过的所有人,都永远不会忘记他……”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