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到2015年,北京市要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日前下发的《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指出,为达到引才目标,北京市鼓励用人单位自行建设人才公寓、支持央属单位向市属单位“柔性流动”和建设新型研究机构等新措施。
《行动计划》指出,本市要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加快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3-5万名海外留学人员。
为达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6大建设工程。除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已经提及的设立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代建实验室等措施外,《行动计划》还提出了一些新措施。
针对人才特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发展需求,《行动计划》提出要广开选才用才视野,支持央属单位人才资源采取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形式向市属单位“柔性流动”,面向全国吸引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在平台搭建上,除了强调要加大对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系统作物设计前沿实验室的扶持力度,以及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外,《行动计划》指出,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新材料领域的新型研究机构,引领前沿科技自主创新活动。这意味着,又一个类似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科研机构有望在本市落户。
在人才比较关心的住房问题上,《行动计划》除了重申将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不少于1万套人才定向租赁住房外,还鼓励用人单位自行建设人才公寓、动员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人才公寓,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市、区(县)两级政府统筹布局,协调落实房源和建设项目,定向建设一批人才公寓。
北京市还首次提出要组建人才特区建设促进中心,设立“人才接待日”,认真听取和研究各类人才反映的意见建议,对重要事项“特事特办”,提高服务人才的质量和效率,并加快建设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大厦,打造重点项目的集成孵化平台。(董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