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前来中国气象局参加2011年3月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先生。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王秀文女士,国家气候中心宋文玲女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究员王广河先生
今天我们简要给大家共同回顾一下2月份在我们国家发生的主要天气气候之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2011-02-28 14:27:48
余勇:
第一,华北、黄淮气候干旱发生发展的情况,旱区降水的情况,抗旱保丰收,实施增雨作业情况以及全国“两会”期间的天气情况。
首先请陈振林司长就上述三个问题做介绍。
2011-02-28 14:36:43
陈振林:
大家下午好!今天发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看一下,马上就要过去的冬季,全国天气气候情况的概括♂从温度气温变化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平均气温是负4.7℃,比常年同比偏低0.4℃,是1987年以来的最低值。在全国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地方偏低,有的达到1—2℃以上,甚至局部达到2—4℃,在青海的南部,西藏的西部和中部,还有云南的南部,与常年同比偏高1—2℃,按照单站的中国气象局暖冬等级国家标准来看,全国检测有10.1%的站冬季气温偏暖,除了青海的大部,西藏、四川西南部,云南大部,河南中部为暖冬外,其余的都是冷冬或者是正常。
2011-02-28 14:37:28
陈振林:
在北方特别是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西南的东南部、江南的一些部分地方,包括新疆东北,这些地方偏多三成到一倍,气象干旱区,像黄淮、淮北大部分的地方偏少5成,平均5成以上,基本3—8成范围内,偏多的地方特别是黑龙江降水量为历史有记录以来第二。
2011-02-28 14:38:19
陈振林:
二、2月以来全国天气气候特征、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和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一)2月以来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2011年2月,我国总体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
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比常年同期(-2.9℃)偏高1.7℃。除海南西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以上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东北东部、华北西北 部、西北大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湖南西南部等地偏高2~4℃,局地偏高4℃以上。
2011-02-28 14:40:14
陈振林:
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4毫米,比常年同期(16.3毫米)偏少4.9毫米。华北、黄淮大部及西藏西南部和东部、青海中部、新疆北部和东南部、内蒙古中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成至1倍,其中西藏西南部、青海中部、新疆北部和西部、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及山东半岛等地偏多1~2倍,局地超过2倍;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偏少3~8成,其中云南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
2011-02-28 14:41:39
陈振林:
(二)2月全国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1. 华北、黄淮等地气象干旱持续。2月1日-28日,华北、黄淮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7.4毫米,较常年同期(20.5毫米)偏少约2成。但受中旬初和下旬末三次明显降水过程影响,大部冬麦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2. 2月中旬,南方地区出现低温连阴雨(雪)天气。2月10日-20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降水量30~7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1倍,温度比常年同期偏低2~4℃;并且,上述大部地区连续降水日数一般达到8~10天。持续的低温阴雨(雪)天气造成部分田块积水,渍害严重,冬小麦、油菜等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2011-02-28 14:43:46
陈振林:
3.中东部部分地区遭遇大雾天气。2月,黑龙江中部、辽宁中南部、江苏南部、浙江西南部、广东大部、广西、湖南西部、贵州东南部、重庆北部、四川东北部、陕西西南部等地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5天。2月21日-25日,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遭遇大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到200米,给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大雾天气致使空气质量降低,各大医院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2011-02-28 14:45:41
陈振林:
4.北京初雪时间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晚。2月9日,北京出现小雪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的降雪量有1~2毫米。这是北京地区2010年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初雪日比常年(1971-2000年平均为11月30日)偏晚了2个月,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晚。
2011-02-28 14:46:01
陈振林:
下面我们再回顾一下整个2月份国外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暴雪寒流多有发生,特别是美国的暴风雪,澳洲、南亚一些地方出现洪水和高温热浪。
2011-02-28 14:51:02
陈振林:
第四部分,我们分析一下2月份的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影响,大部分的农业区光温度比较适宜,利于农牧业生产。
从气温和光照角度来讲,确实有利于畜牧业,农小麦安全越冬,南方温度接近常年同期光照也适宜,利于农小麦,特别是油菜、果树的生长。
受害严重的北方冬麦区,出现了三次降水过程,旱情有所缓和。25—28日黄淮西部和南部出现持续小雪、小雨过程,这次过程和前次过程相比,范围广、降水量大,而且降水的地方跟前期受旱的地方比较吻合,随着积雪融化,气温上升,大部分地区旱情有望缓和。
2011-02-28 14:51:10
陈振林:
2月9日在黄淮东南区,还有一些地方旱情较严重。昨天晚上20点观测结果显示,旱情明显得到改善。
像北方冬麦区,我们进行了专门冬麦区的旱情分析和抗旱气象分析。从去年10月份开始持续干旱少雨,2月份第一场雨水过程之前,我们北方冬麦区持续少雨雪,像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6个省平均降水量是历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2月9日普遍达到中度气象干旱,像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达到达特旱等级。
综合分析,此次气象干旱的程度和范围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位,是21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2011-02-28 14:52:02
陈振林:
2月9日到13日出现了两次雨雪天气过程,冬麦区累计降水量2—8毫米,个别地方10—15毫米,局部达到20毫米以上,两次过程使气象干旱得到一定的缓解。
在沿黄地区个别地方降水量达到了50毫米,这次降水使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得到缓解。
2011-02-28 14:52:12
陈振林:
(二)抗旱气象服务情况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化抗旱气象服务安排部署。2月9日和10日,中国气象局先后3次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要求各级气象部门提高抗旱保丰收气象服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为抗旱保丰收工作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保障。2011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已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4次下发通知,部署有关工作。中国气象局、各有关省气象局共派出10余个工作组赴基层指导抗旱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河南等省气象部门还制定了专门的抗旱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山东、河南先后启动了气象灾害(干旱)Ⅱ、Ⅲ级应急响应,强化各项预报服务工作。
2011-02-28 14:55:42
陈振林:
二是强化会商,滚动发布旱区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为加强对北方冬麦受旱区天气气候监测,中国气象局每天早间进行旱区天气气候会商,每天滚动制作发布旱区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每2天滚动制作旱区未来十天、二十天天气预报,每5天滚动制作一次旱区月气候预测。针对旱区的每一次雨雪天气过程,气象部门采用中期跟踪、短期滚动、临近细化的方式,不断提高旱区降水量、降水性质、降水落区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准确率。2月,中国气象局会同山东、河南等省(市)气象局两次举行专题会商会,重点围绕我国气象干旱区的干旱评估分析及未来天气发展趋势进行研讨。2月10日-14日,中国气象局还打破常规,于每天早间全国天气会商后增加举行抗旱气象服务会商,分析抗旱气象服务重点和人影作业条件,通报苗情、旱情、灾情、抗旱气象服务情况、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和应急响应情况。
2011-02-28 14:56:01
陈振林:
三是借助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强化旱情、墒情、苗情和灾情监测分析。各级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设备开展了旱区降水和土壤墒情加密、移动观测,可逐小时获取旱区土壤墒情观测信息。旱区气象部门派出近2000人/次,农业气象专家赴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灾情实地调查,每天滚动进行旱情、墒情、苗情和灾情监测分析。此外,气象部门针对每次雨雪天气过程,积极开展降水前后的旱情影响预估和评估,认真分析评估旱情对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2011-02-28 14:58:11
陈振林:
四是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抗旱保丰收工作中的作用。气象部门近期将抗旱保丰收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及时为各级党政部门提供天气气候和旱情发展趋势预报预测等服务信息,为抗旱减灾工作决策部署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截至2月27日,中国气象局共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门报送抗旱决策气象服务材料78期,发布土壤墒情监测、农用天气预报、抗旱专报等相关服务产品198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等旱区气象部门共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涉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材料8000余期。此外,气象部门还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气象信息员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及时将气象服务信息送到田间地头的农民手中,为旱区农民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的气象服务。
2011-02-28 14:58:34
陈振林:
五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组织开展旱区人工增雨(雪)作业。
六是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形成抗旱减灾合力。在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发生后,气象部门加强了与农业、水利、民政、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各部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积极主动向各部门提供旱区天气气候及旱情发展趋势预报预测信息,并联手做好抗旱服务。中国气象局与农业部两次联合开展了气象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会商;旱区各级气象部门与涉农部门联合进行了1500余次专题会商和田间调查;2月下旬,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共同组织农业、气象等方面专家,赴山东、河南、安徽省受旱最重的冬小麦主产区联合开展了冬小麦旱情调查及抗旱成效评估工作;中国天气网、中国兴农网联合农业部网站推出“北方冬麦区遭遇严重气象干旱”专题,分析旱区天气实况、发布旱区农业气象预报、提供防灾减灾技术指导。通过部门沟通联动,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信息有效地融入了各部门抗旱保丰收的各项决策和服务部署之中,提升了抗旱减灾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11-02-28 15:00:08
陈振林:
四、未来10天天气趋势
预计3月上旬(1日-10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青藏高原较常年同期偏高2~3℃。
(一)北方冬麦受旱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3月5日前后,黄淮南部有弱降水出现,降雨量仅为1~5毫米。上旬其余时间,北方冬麦区基本没有降水出现,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2011-02-28 15:02:13
陈振林:
(二)“两会”前期天气晴朗
在3月上旬全国“两会”前期,北京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多起伏,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日最高气温在6~12℃之间,日最低气温在-3~3℃之间。
6日前后,北京地区将出现4级左右偏北风,气温下降3~6℃。
“两会”期间,中国气象局将加强与“两会”会务机构的密切联系,根据服务需求,及时制作和报送“两会”期间北京地区预报服务产品,并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组织加密会商,组织制作“两会”专项气象服务材料和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同时,将在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和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www.cma.gov.cn)设立“两会”气象服务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公众和两会代表提供贴心气象服务。
2011-02-28 15:07:28
陈振林:
(三)江南华南地区多阴雨天气
3月上旬,汉水流域、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阴雨天气较多,主要降雨时段分别为2-3日、4-7日和旬末。其中2-3日,汉水流域、江南、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普遍有小雨。4-7日,汉水流域、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雨势有所增强,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9-10日,南方地区还将有一次比较明显的降雨过程。
2011-02-28 15:08:44
陈振林:
五、关注与建议
进入3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将陆续步入春天。北方大风、沙尘、南方强对流天气将逐渐登上天气舞台,低温阴雨、晚霜冻也将严重威胁农业生产。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御初春灾害对农业、交通和群众生活的影响。
2011-02-28 15:09:18
陈振林:
(一)气象服务提示
继续做好华北、黄淮旱区抗旱工作,确保春耕顺利开展。预计3月份,我国北方冬麦区降水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华北、黄淮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将持续;西北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干旱可能露头并发展。上述地区应做好抗旱工作,确保春耕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西南林区防火工作。3月,西南地区风干物燥,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应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加防范火灾,确保林区安全。
2011-02-28 15:09:58
陈振林:
公众需防范气温起伏引发疾病。3月份,我国天气气温将呈现多起伏、昼夜温差加大的特点,容易使人体跟不上天气变化,从而引起感冒等不适,心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病等。公众须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早晚要注意保暖,预防流感等疾病。
全国“两会”期间注意防寒保暖。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6日前后,北京地区将出现3~6℃左右的降温,并伴有4级左右偏北风,公众体感温度不高,外出需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2011-02-28 15:10:35
陈振林:
北方须防范风沙天气的不利影响。春季是沙尘天气多发季节,3月份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具有频发的特征,对华北区域的影响较大,须防范风沙天气对交通运输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加强防范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的影响。3月,各地、各部门需及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雨雪、雷雨大风、强对流、大雾、海上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所引起积雪、道路结冰、低能见度等对公路、铁路、民航和海上交通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1-02-28 15:11:08
陈振林:
(二)农业生产建议
北方春播作物区做好种植计划。要根据土壤解冻情况,抓紧备耕,适时播种,争取全苗;西北土壤墒情偏差地区要积极造墒播种,确保春播的顺利进行。
北方冬麦区加强田间管理,增温保墒。要根据苗情和墒情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施肥,以增温保墒,促进冬小麦有效分蘖和苗情转化升级。旱情未有效解除的麦区要积极开发水源、科学灌溉;无水灌溉的地区,要先镇压后划锄,以提墒抗旱,促根增蘖。
南方地区注意追肥培土。南方冬小麦和油菜产区要注意追肥培土、清除杂草,雨后要及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促进作物稳健生长。
2011-02-28 15:11:18
陈振林:
南方早稻区加强秧田管理,适时移栽。江南、华南早稻产区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冷尾暖头”时机及时播种,避免低温阴雨造成危害;对已播种的早稻秧田要加强管理,力争培育壮秧。各地还要注意塘库蓄水,以确保早稻适时移栽。
各地须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油菜菌核病等春季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有关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1-02-28 15:11:31
余勇:
下面我们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在座的各位记者提问。
2011-02-28 15:12:50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陈司长介绍一下两会期间的天气状况,这些天气服务信息如何向记者提供,谢谢!
2011-02-28 15:13:15
陈振林:
针对两会气象服务,被中国气象局列入气象服务方案当中,也是多年来重点关注的服务。今年针对需求,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北京气象局作为预报服务单位,派专家进驻两会提供服务。针对两会气象服务制作专报,纸质分两期向会务组分送,在两会代表的房间都会看到。遇有降温的天气或者不利的天气我们会加密会商,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对于公众,我们在中国天气网,还有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上开辟了专题,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及时关注,及时报道天气变化方面的信息。
2011-02-28 15:14:03
余勇:
两会的服务是每年我们气象部门服务的一个重点,今年服务抓两个重点:第一,全力以赴做好转折性天气服务,确保两会顺利召开。第二,请各位媒体朋友帮我们收集有关信息,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来自全国各地,针对他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改进我们气象服务工作也有好处,所以我想请媒体朋友关注一下,恳求会后收集上来,我们开展座谈会研究,把气象服务工作做好。
下面继续请媒体朋友提问。
2011-02-28 15:33:13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您刚才说淮北黄淮等地的旱情还会持续,我们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还会不会做一些人工增雨(雪)的作业,除了人工增雨(雪)的作业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抗旱,谢谢!
2011-02-28 15:33:26
陈振林:
2月25—28日这次过程之后,冬麦旱区的旱情确实得到了有效缓和,除了湖北西北部一些地方,个别地方仍然初步干旱之外,大部分地区的情况都得到了有效缓和。我们马上进入3月份,从3月份的气候预测来看,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进入3月份,小麦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会很快的增长。如果由于气温高,降水再比常年同期偏少,尽管这次降水过程使旱情得到了缓解,对未来,特别是春季,对作物的产量形成比较关键。还是要做好各项准备,对此气象部门首先还是要做好滚动订正预报、会商和服务。因为现在来预测整个3月份还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密切跟踪监视天气变化。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果有有利的天气条件,还是要采取人工增雨,增加降水量。关键是与农业部门针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包括田间管理,包括预防病虫害,还有增温保墒措施都会通过会商,及时联动。这是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1-02-28 15:33:43
人民日报记者:
主持人好,我是人民日报刘强,截止到今年2月底,发生在我国北方冬麦区、淮北、黄淮,现在叫气象干旱,干旱的级别属于什么级别?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2月底,干旱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具体会有哪些?包括刚才讲在抗旱过程中,气象部门利用手机短信等手段把气象信息发布到农民手里,关于这个体系,能不能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2011-02-28 15:38:14
陈振林: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淮北、黄淮,特别是冬小麦的主产区,降水偏少,到了2月9日气象干旱程度达到了顶峰。我们讲干旱分好多种,有气象干旱,有农业干旱,前期冬麦区,小麦处于越冬,有些地方封冻的状态,作物越冬对水分的需求很少,前期发生的干旱对农作物的产量生长影响还是比较少。我们也和农业部门,农业专家进行了专题分析。实际上25—28日这场雨之后,在蓄水返青,小麦生长旺盛阶段开始,小麦对需水量增加的情况下,迎来这场雨,这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都非常有利,这场雨确实是好雨。前期为了防止出现不利局面,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开展了抗旱服务,包括灌溉,气象部门也抓住了时机针对这三次过程及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这些措施对保证今年夏粮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涉农部门对冬麦区,冬小麦的生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
2011-02-28 15:39:04
陈振林:
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也是随着这两年气象服务个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强化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和服务针对性,除了网络,传统平面媒体,电视等,为了将信息送达到农民手里,建设了好多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在基层,给农民朋友带去胡不但是气象预报信息,还有防灾减灾,还有涉农的有关政策,农产品价格经济方面的信息,深受农民的欢迎。利用电子显示屏,预警喇叭,土洋结合的各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同时也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作用,基本上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各地基本上普及到将近70%的村庄都有了气象信息员,利用这种信息员队伍解决老百姓需要的信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011-02-28 15:39:22
中国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陈司长你好,我是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记者,您预计一下干旱情况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2011-02-28 15:39:55
陈振林:
2月25—28日降水有效缓解了冬麦区的气象干旱,冬麦主产区,像河南、山东这些地方普遍出现了10—20毫米的降水,像山东南部,河南东部,一些地方达到30毫米以上,沿黄这些地方达到50毫米,历史同期出现这么大的降水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我们说有效缓解了前期存在的气象干旱。但是针对农业,农业对土壤墒情,旱情,苗情检测评估,气象部门已经做了部署,和相关部门对这次降水所产生的效果对苗情、墒情的影响分析,墒情已经有很大的改善,表层土壤湿度恢复了正常状态。对小麦影响持续会跟有关部门联合做调查,分析,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的工作。
2011-02-28 15:40:14
记者:
关于冷冬和暖冷有很多说法,在全球气温变暖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冷冬,之前有报道称人工增雨(雪)量可以达到16—17%,这个怎么评估?
2011-02-28 15:40:35
主持人:
暖冬大家很关注,在全球气温变暖的情况下,是热点讨论的话题,从10年12月份,11年1、2月份这个时段来统计,有68.9%的台站记录比常年偏冷的,其他地方基本持平,偏冷站数远远大于偏暖站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冬天如果说冷冬,我不反对这个说法。但实际上,分开看1月份受几次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偏冷。2月份,全国来说气温都是偏暖的,整个冬天当中也是分不同的时段,在全球偏暖的背景下也会出现冬天一部分的时段出现比常年偏冷的情况。
2011-02-28 15:41:15
王广河:
我们各省都进行人工增雨的作业,每次人工增雨之后都要统计效果,因为人工增雨作业,一是利用飞机,利用高炮,再一个利用火箭,飞机飞行的范围比较广,影响区域比较大,高炮影响范围小,大概在几十公里,像火箭大概在几千平方公里,飞机在几万平方公里,影响面积不一样。另一是根据影响面积,要根据每次降水天气过程里云的情况,人工增雨主要把催化剂送到云里面,所以它的变化范围很大,每次作业效果和影响面积里面的含水量的情况是有关系的。所以上次天气过程统计出来的效果16%至17%。今后再来天气过程,还要看天气过程含水量的情况,天气过程好,结果可能比16%至17%高,如果天气差,可能会低,不是一个固定的值。
2011-02-28 15:41:33
余勇:
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儿,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1-02-28 15: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