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国内颇有知名度的塘沽洋货市场最近陷入“阵痛”。已经持续一个多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打”),让约三成店铺为此“关门大吉”。
消费旺季市场冷清
昨日下午4:30,记者在位于塘沽河北路以西的洋货市场最大的室内经营大厅发现,平日熙来攘往的消费人群已不见踪影,约有三分之一的经营摊铺关门停业。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青年男子告诉记者,往年,年前消费旺季的生意十分红火,相比之下,今年明显冷清许多。不少外地商贩已经提前返回老家过年。而导致市场冷清的原因就是市场打假。“今天上午还有工商人员来呢?”该男子说。而与此相吻合的是,日前,塘沽工商部门称,工商执法人员联合当地公安部门检查洋货市场,查扣轩尼诗、芝华士等6种问题洋酒177盒(瓶),茅台、五粮液等5种侵权白酒121箱(882瓶),案值近百万元。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洋货市场经历“阵痛”
据了解,作为塘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洋货市场于20多年前“傍海而生”。该市场经营面积由最初的7千平方米猛增至目前的5万多平方米,经营商品涉及摩托车、家用电器、电子琴、照相器材、音响设备,小到服装、鞋帽、手表、打火机等30大类上千个品种。洋货市场日客流量高峰时期曾达到4万人次左右。但同时,市场侵权、假冒商品泛滥,使得洋货市场成为“假货市场”的“代名词”。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无形侵蚀。
根据滨海新区统一部署,从去年12月9日开始,塘沽工商局在公安、质检、文化等部门配合下,针对市场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展开“双打”行动。这场持续的双打风暴令不少经营者措手不及,假冒皮包、手表等纷纷下架,有关部门实行严格的经营监管,经营商品须按规定持有商标注册证、批发商家的发票、经营许可证、商家授权委托证等必要证明。很快,约三成经营摊铺关门停业。
“双打”将成持续性工作
记者昨日在该市场的暗访中发现,部分商贩仍对“双打”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是短期行为。有的商贩甚至表面摆出合法商品,背地里仍在偷偷销售假冒及侵权商品。
昨日下午,滨海新区商务委对外发布“双打”信息,称新区“双打”办对塘沽洋货市场进行阶段性专项检查。经过1个多月连续不断的专项整治,该市场经销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通过实地检查,对洋货市场销售手表、皮包、皮带等商品的店铺进行抽查,未发现非法经营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今后“双打”将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防止销售侵权假冒商品行为的集中反弹。 (张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