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一座俄式风格的小洋楼,在上周被挑开了房盖。最近几天虽然施工停止了,但是这座楼究竟是要维修,还是拆除,到目前还没有定论,究竟是谁拆除的屋顶,有关部门也没找出来。
这栋小洋楼就在河东区的九经路和七纬路交口,被围在了一片蓝色的施工挡板内。小楼分为上下两层,但是屋顶已经没有了,从残留的痕迹可以看出,这座小洋楼有尖尖的屋顶。记者昨天上午走到了小洋楼的楼门口,发现这座楼每层的房间大约有10间,因为房顶已经没有了,里面的地面上堆满了碎砖头和瓦块,已经无法进到里面去了。转到了这座小洋楼的另一侧,可以看见邻近墙体的部分有粉刷的痕迹,看来依靠着墙壁的部分曾经有其他建筑,但是已经被拆掉了。
虽然小洋楼的附近已经变成了一片大工地,但是居住在附近的人们对这座小洋楼并不陌生,居民吴先生告诉记者,这座小洋楼应该有80多年的历史了,这片地区过去是俄国的租界,里面的建筑也都具有典型的俄式建筑的特点,现在九经路的这座小洋楼过去曾经是陆军医院,里面的居民从这个楼内搬出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楼一直空着,直到上周突然来了一些工人将房盖挑开了,不过很快施工就又停止了。
居民们的说法记者也从河东区文化局得到了证实,社文科的张科长表示,这座小洋楼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时候,曾经被列入了普查范围,而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多次对这座小洋楼的历史等进行考证,但因为至今还没有定论,所以在上报保护文物名单的时候,并没有将其列入其中。
从历史记载来看,这座小洋楼应该是过去陆军医院的附属楼,主楼过去曾被交通队使用,在交通队搬离后不久,主楼也随之拆掉了。现在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座楼没有明确的产权人,一直由河东区房管局的公房管理所管理。不过可以确认的是这个小洋楼是俄式的,建筑的年代肯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
从张科长的口中还得知,在上周的巡查中,发现小洋楼的周围有了拆迁工人,这些人当时正着手拆除小洋楼的屋顶。发现这个情况后,社文处就马上将情况上报给了区政府和区政协的文史委,之后就发现施工停止了,但是究竟这些施工人员来自哪里目前并不清楚。
记者随后又与河东区区政协文史委进行了联系,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政协的有关人员也正在对这个小洋楼进行论证,究竟是拆除后重建,还是在原址维修,目前都没有结果,但是屋顶被挑开的情况确实是新出现的,到目前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做的。(徐燕 侯蕾 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