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近日,考古人员在潍坊市临朐县发现了一处东周村落的遗址,并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人日常生活所用的陶器碎片。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些陶片都是从一些大型的灰坑中出土的。而所谓灰坑,就是古人为了填埋垃圾而挖的土坑,即“垃圾坑”。通过查看和研究这些来自古人“垃圾坑”的陶片,2000多年前古人的生活场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5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朐县五井镇九杰村东南方约200米处的东周村落青石崖遗址挖掘现场。
记者在场地周围进行观察后发现,遗址发掘区域宽约5米,长约100米,由13个长约10米的探方组成。每个探方中均分布着数量不等、大小不等的挖掘坑。
记者看到,每一个挖掘坑旁边都放置着一袋袋出土的大小陶器碎片,袋子上都标注着“青石崖遗址”和编号等字样。有的挖掘坑里还能看见露出半边的瓦片等文物。
在一处探方中工作的临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孙先生对记者说:“我们从5月10日就开始挖掘工作了,中间因为天气原因间断过两天,从目前来看,工作进展很快,现在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估计近日就能结束工作” 。
【专家】
大部分陶片出土自灰坑
21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现场见到了这次考古发掘工作主要负责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曰训教授。李教授告诉记者,考古队是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与临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组成的。
谈起发现这处东周遗址的过程,李教授说,2009年10月,山东省文化厅为了保护西气东输沿线的文化遗址,将管道铺设图纸交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让他们负责沿线的遗址探查工作。2009年冬天,李教授等人来到临朐县五井镇九杰村附近,在麦田中发现了东周时代陶器的碎片。在今年3月再次钻探后,将此地定为发掘遗址之一。
李教授说,目前发掘工作进行了10天左右,大部分陶片都是从灰坑中出土的。
“灰坑就是古人的垃圾坑。”李教授解释说,灰坑中一些陶器是可以复原的,最大的一个灰坑中出土了40多袋陶器碎片 。“一个坑中差不多能复原两到三件陶器。”李教授说。
3
【村民】
遗址位置
以前是条河
得知在发掘现场帮忙挖土的村民都来自附近的九杰村,记者便与他们闲聊起来。
“我们主要负责用铁锨、锄头挖土,当挖出陶片和器物的时候再由专家进行清理出土 。”当记者问及他们对这些出土文物了解多少时,一名姓刘的妇女笑着说:“听挖掘队的专家说,这些都是很珍贵的东西,是2000多年前的文物,都是古代人用的东西”。
另一位郭姓妇女则好像了解更多的情况。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听村里的老人说起在自家田里翻地时发现过类似的古陶片。“听老人们说早先还有人挖出过整个的陶器,也不知道弄哪去了。”这名姓郭的妇女还告诉记者,据老人们说,遗址所在的位置很早以前是一条河。
4
为了能见到遗址中出土较完整的陶器,记者跟随李教授来到了距离发掘现场100米的考古队驻地。
李教授拿出一块较大的青黑色陶片 ,陶片看上去像是半只碗。李教授解释说这叫做“瓦当”,是东周时期建房子时放在房檐上下雨滴水所用。
据李教授介绍,灰坑中出土最多的陶器碎片来自东周时期一种常见的盛器——陶豆。陶豆的外形和功能类似我们现在用的果盘。“那个时候古人们在家里都是席地而坐,地上都是土,不可能把食物直接放在地上。所以就制作了这个陶豆用于盛食物和水果。”
在诸多出土文物中,一件椭圆形的陶环吸引了记者,这个陶环截面直径约一厘米左右,像一个被压扁的手镯。李教授解释说这个东西其实是“鼎耳”,是鼎的一部分 。李教授告诉记者,这个“鼎耳”可不一般,因为上边雕刻有装饰性花纹,这种带花纹的“鼎耳”很罕见,可见当时人们对生活已经有了比较高的审美追求。
“根据现场出土的陶片、陶罐和陶豆残片,我们初步断定这是偏向于东周春秋时期的遗址,从所用器具来看,应该是个中型村落,”李曰训告诉记者,该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东周时期的历史有极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