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地震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抢险救援、物资调拨、医疗救助、生活安置等抗震救灾工作紧张有序地迅速进行。本市各相关部门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首批医护人员已奔赴灾区,民政、公安、消防、交通运输等众多部门纷纷启动应急救援机制,一批批救灾人员及物资快速集结并送往地震灾区。
从市应急办了解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本市制定了《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救援机制,大大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一旦灾害出现,各部门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震应急 1小时内向社会公布情况
《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规定,一旦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关部门应在15分钟内上报测定结果;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将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渠道公告地震相关情况。《预案》指出,如果发生一般或较大地震灾害,本市将启动Ⅱ级响应;如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将启动Ⅰ级响应,由市长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主管防震减灾工作副市长及有关副市长任副总指挥,组织全市抗震救灾行动。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时,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位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并在主要受灾区和重要部门设立分指挥所。
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将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渠道公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地震发生后4小时内,公告初步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意见,并适时后续公告。根据地震灾情的响应级别,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相应运作,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抢救抢险组、群众生活组、地震监测组、卫生防疫组、通信保障组、宣传教育组、治安消防组、涉外工作组启动到位,交通运输组、水利安全组、基础设施抢修组、恢复重建组进入待命状态。如地震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超出本市自身处置能力,市政府将向国务院请求支援。
灾民救助 2小时内调拨生活必需品
为了提高对自然灾害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本市还制定出台《天津市灾民救助工作应急预案》,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灾害发生后,为确保衣被、帐篷、饮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本市特建立起“灾民救助物资储备制度”,建成市救灾物资储备站这一市级指定救灾物资仓储设施,主要负责本市灾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调拨。同时,建立起区、县级或区域性的救灾物资储备点,接受统一调度。
天津市民政系统灾民救助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宣传动员组、后勤保障组、转移安置组、接受社会捐赠组、灾民生活恢复重建组,分工明晰。综合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灾情信息,及时掌握灾情动态,提出应对建议,制定具体措施。宣传动员组负责疏散、转移灾民,并向媒体及时提供灾民救助情况及其他公众须知的信息。后勤保障组负责协调应急救灾物资的调配使用,并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运输供应救灾物资和疏散群众,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转移安置组负责制定转移疏散方案,确定疏散、转移的范围、路线,指定安置的场所。接受社会捐赠组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接收分配并管理捐赠款物。灾民生活恢复重建组负责调查统计受灾群众生活状况,制定灾民口粮救济、衣被救济、伤病救济等救助标准,以及危房修缮和倒房恢复重建的救助规划方案等。
一旦灾害出现,天津市救灾应急指挥机构,气象、地震、防汛、防疫、公安消防等灾害管理部门将发出灾情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受灾群众疏散、转移后,各级民政部门在2小时内迅速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拨,确保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在灾情稳定前,全市民政系统将执行24小时灾情零报告制度,与各级政府及救灾指挥机构保持不间断的通讯联络,旨在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灾情稳定后,各区、县,街道、乡镇民政部门还要对因灾死亡、失踪人员情况,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灾民生活困难情况等,进行逐户核实,登记造册,为实施好灾民生活救助提供依据。
灾情信息 及时公开
汶川大地震后,本市出台了《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就是要通过各种积极手段把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市应急办负责人介绍,本市各部门都制定了相关的应急管理预案、法制、机制、体制,一些部门还有应急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而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的核心词就是“整合”和“协同”。
目前,本市已基本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网络以应急指挥中心、市公安局和市人防办为核心节点,借助现有的人防系统资源、公安系统资源、政务网资源及租用等方式将相关单位建立起联系。实现了数据、无线、视讯、监控和语音的融合,并在实际运行中初见成效。
本市各部门都在大力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很多重要单位如公安、人防、水利都已经建立各自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并实现了与应急指挥中心的连接,并将各自部门有关的应急信息上报,一方面进行辅助决策分析,另一方面起到监督作用。应急指挥系统通过新闻发布会制度,将应急中心的重要决策事项、重大突发性事件以及灾害处理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和群众公开。实现了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支持: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应急现场支持、领导辅助决策。(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