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清明时节,我国民间有放风筝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放风筝是为了放走晦气,祈求幸福,消灾解难。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清明时节,春气上扬,东风袅袅,正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所以,别人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拾的,否则就会沾上晦气。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
民俗专家表示,丢开“放晦气”的迷信色彩不说,放风筝确实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不但可以活动全身的筋骨、血脉,还可以泻内热、清眼目。(记者周润健 蔡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