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成都高新区已有近200家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迈进“亿元俱乐部”。自1988年筹建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成都高新区已呈现出“产业越做越强,投资越来越大,企业和人才越聚越多”的“马太效应”,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9年,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在成都高新区成功落户,京东方等一批企业相继投产、达产,英特尔、莫仕、索尔思等一批企业把海外或沿海生产线转移到成都高新区,内生企业乘势而进、加速成长壮大,成都高新区已有近200家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迈进“亿元俱乐部”,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刺。
企业服务是重点
企业是成都高新区的支撑,成都高新区是企业的家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成都高新区把企业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成都高新区率中西部之先,开通“962000企业服务呼叫中心”。这个被园区企业称为“服务百事通”的呼叫平台,眼下已为园区企业解决了上千个疑难诉求。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贫血症”,成都高新区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帮助300多家中小企业实现担保贷款10亿元,150多家企业获得贷款利息和担保费补贴1200多万元;银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5亿元正式投入运营;硅宝科技在创业板成功发行上市;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贷款余额42.87亿元,位列成都市第一;担保贷款余额和在保户数均位列成都市第一……
眼下,成都高新区针对企业的服务,被赋予了更多专业化的内涵,形成了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增值服务,再到创新创业服务,环环相扣的企业服务“高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聚集和区域创新。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不乏创新的成都高新区,源于不竭创新的坚持与魄力。自1988年筹建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成都高新区已呈现出“产业越做越强,投资越来越大,企业和人才越聚越多”的“马太效应”,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以来,在国家高新区中,成都高新区综合实力稳居第四位,在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光电显示、通信、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显著的聚集效应。截至2009年年底,成都高新区共聚集各类企业13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63家,软件类企业超过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高新区正在紧紧抓住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立足高新区“三大产业六大集群”的产业基础,力争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三大产业集群上率先实现跨越,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和水平达到西部第一、中国一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产业基地。
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双管齐下
2010年是成都 “扩大开放年”。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发展和天府新城建设,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最能体现成都核心竞争力、最能代表成都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最能彰显成都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
为实现上述目标,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的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调整和完善企业内培政策,强化资源整合,组合政策支持,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的两种手段、两种资源,提高企业内生效益;进一步完善区域投融资服务体系,突出金融服务创新,努力破解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制约,推动资本与技术相融合。
在天府新城建设方面,成都高新区将根据成都市新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定位的要求,面向全球著名规划设计机构招标,明确天府新城建设世界二级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长远发展定位,深化天府新城的城市设计,着力“两提升一加快”,即提升新城高端产业业态、提升新城现代化建设水平、加快新城建设速度,努力体现城市业态优化、城市形态优美、城市生态优良、城市文化优越的要求;依托中央商务区、金融总部商务区、天府软件园、智能—互联城市等,大力吸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创意动漫、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推动天府新城加快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风采,使天府新城成为成都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的核心聚集区。(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