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机场出口旁,滨海新区空港物流区对面,坐落着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镇——东丽区华明示范小城镇,这里居住着华明街原12个村的4万多人。走进华明,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生态新城画卷:错落有致的楼房,宽阔干净的马路,富有文化气息的公园、广场。
近年来,天津创新农村城市化模式,在东丽区华明街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为龙头,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打造拥有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有效破解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金和出路三大难题,走出一条加快大城市近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新路子。
华明街党委书记张长河告诉记者,“宅基地换房”就是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农民用宅基地不花一分钱即可按规定标准换取小城镇中一套住宅,而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
据了解,华明街12个村原有宅基地12071亩,新建小城镇农民住宅区占地3476亩,宅基地全部复耕后扣除小城镇中农民住宅区以及商务区、产业园区、市场出让土地后,仍节余3600余亩,而预留经营开发用地的出让收益,完全可平衡农民还迁住宅和公共设施建设所需40亿元资金,有效解决了土地和资金难题。
从华明示范小城镇开始建设以来的近四年时间里,记者曾数次实地采访,目睹了昔日散乱的村落聚合成现代化小城镇的过程。目前,在这里,银行、学校、医院、图书室、超市、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平方米,绿化面积超过45%。
“作为一个农民,做梦都没想到,也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住在华明示范镇的邹玉起说,他的新家有100多平方米,宽敞又明亮,小区环境优美,家家都有太阳能、地热,集中供热更暖和,管道天然气一拧开关就能用,而且现在的楼房比以前的平房值钱多了。
“安居”还要“乐业、有保障”。随着农民陆续迁入示范镇,华明街将保证农民“有出路、住得起、过得好”作为重中之重,实行订单式培训和物业、保安等岗位安置,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华明工业园已吸引36个生产型项目入驻,投资总额达100亿元,利用已完成复垦的2100亩土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区,保证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农民基本全部就业,增加农民的“薪金”收入。
同时,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增加农民“股金”收入;对失地农户另外给予每人15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增加他们的“租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以及每月500元的退养补助等保障网,增加农民的“保障金”收入。
54岁的王汝东是华明街永和村一位普通农民。搬进示范镇后,他被招进了滨海华明农业公司。从那时起,他把自家的地租给了别人,自己则每天坐着班车到蔬菜大棚上班,一心当起了农业产业工人。他说:“以前自己种玉米、棉花,玩命干一亩地收入也就几百元,现在‘种大棚’,实行立体种植,一亩地收入都上万了,活儿不累,我每天能挣80元钱,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为减轻村民居住成本,示范镇从每年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再加上部分商业用房的收益1.2亿元中拿出一部分,在物业、取暖等费用方面实行一系列降、减、免、补政策,如通过实行物业费用补贴,物业费每平方米只需交1毛钱,5年后不超过3毛钱。
东丽区区委书记张有会说:“住新房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通过提供系列生活服务以及加强社会福利保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使还迁农民切实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和福利。”
按照计划,华明示范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4年将达到26000元,是2009年的2倍,全街居民“四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作为农村城市化的创新实践者,华明示范镇项目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认可,入选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有关人士认为,“华明模式”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功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加快大城市近郊农村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推广性。 (记者刘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