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哈尔滨高新区:实施“北跃”战略 打造科技创新城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0-01-24 16:32:59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09年11月,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随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构重新分设,使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松北区融合,承担起“北跃”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历史重任。
创建于1988年9月的哈尔滨高新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力杠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重任,使哈尔滨高新区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机遇。哈尔滨高新区将再利用20年时间开始“二次创业”,通过实施集聚科技要素、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战略举措,发挥科技创新城的先导作用,实现“北跃”战略的宏伟蓝图,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1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面孔
科技创新城的主要功能布局是“一城、两园、三个体系、五个产业”。
(一)区位规划
科技创新城总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由科技创新园和科技产业园“两园”组成。其中,科技创新园位于王万铁路线以东、三环路以西、三环路延伸线以南、松花江北岸堤防以北围合区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科技产业园位于肇东县界以东、四环路以西、滨洲铁路线以南、三环路延伸线以北围合区域,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
(二)园区构建
科技创新园内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及为科技创新配套综合服务等区域,重点构建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孵化、高新技术市场三个体系;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能源环保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
20年兴城的科技路径
(一)发展定位
科技创新城建设定位于成为科技资源最富集、科技创新成果最多、产业转化能力最强的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一流研发中心,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提升哈尔滨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科技平台。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创新研发机构不断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汇聚、高端人才不断汇集,多功能科技街区、现代化产业园区与人文生态景观、居住生活休闲错落有致、有机互动的科技新城。
(二)园区路径
科技创新城的科技产业园内将先期辟建先导示范区和两个服务区。
先导示范区将集中承接近期可以启动的创新水平高、投资规模和产出效益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科技产业园内企业提供示范。两个服务区即综合服务区和物流服务区,其中综合服务区沿万宝大道呈带状布置,区内建设商住、金融、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为产业园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物流服务区紧邻哈大高速公路和滨洲铁路线,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为园区内企业原材料物资进入和产品集散提供快速便捷服务。
(三)发展步骤
科技创新城建设分三期实施,近期建设时限为2010年到2012年,完成2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建筑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中期建设时限为2013年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远期建设时限为2021年到2030年,全面完成130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城建设。
(四)近期建设
2010年到2012年,用3年时间,集中完成20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城起步区建设。其中2010年完成9.5平方公里,2011年完成10.5平方公里,两年完成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到2012年,完成创新园起步区一期2.4平方公里项目摆放,二期4.5平方公里项目摆放完成70%;产业园起步区初具规模。
四大优势力撑“科技城”
(一)地缘优势
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的科技创新城,南与哈尔滨老城区隔江相望,东邻哈尔滨市行政中心,西接肇东市,北连呼兰利民开发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与开通世界各国航线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哈尔滨火车站、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建成后的哈尔滨西站、哈尔滨北站紧密相邻。
(二)管理体制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省市共建”、“政区共管”的模式使科技创新城管理体制十分优越。哈尔滨高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同时,哈高新区对科技创新城的经济建设事务实行封闭式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科技创新城内的企业经营实行非违法不介入。
作为科技创新城经济建设主体,哈高新区与松北区共同承担新城开发建设任务,通过“政区共管”体制嫁接产生新的优势,为科技创新城建设提供较完善和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体系。
(三)服务优势
作为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主体和管理机构,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多年致力于服务高地和投资洼地建设的努力,得到了广大中外投资者的赞誉。新的发展机遇下,哈尔滨高新区将创建一流的投资服务中心,提供“一口收费”、“一站式”服务、“一网式”办公等服务模式,开辟绿色通道,为中外客商、入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四)政策优势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政策优势突出。据悉,哈尔滨市将出台关于支持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和哈南工业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享有“哈大齐”工业走廊“1+5”重点区的优惠政策及国家级高新区同等政策等。
高新区的2010:招商引资扩区造城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北拓、南跃、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哈高新区全面建设科技创新城的起步之年。为确保新城近期建设3年阶段目标的如期实现,今年哈高新区计划实现全口径区域生产总值44亿元,增长20%,到年底,形成一个路网等基础设施有序推开、现代化科技街区拔地而起、企业快速集聚、人气日渐升腾的科技新城区的雏形。为此,哈高新区将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等方面全面加大工作力度。
招商:吸引研发项目优化产业布局
科技创新城的招商引资,在2.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重点吸引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类项目,以及科技型孵化项目、服务外包和大学生创意设计等技术先进型服务项目;在2.6平方公里的产业起步区内重点吸引现代电子信息、高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先进能源环保技术等产业项目;同时,吸引金融投资机构、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大型开发企业、五星级酒店、大型医院、购物中心、学校等配套项目。
定位: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积极跟踪技术研发项目和五大主导产业项目,力求在吸引巨型立区大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吸引国内外知名的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类项目,科技型孵化项目,服务外包和大学生创意设计等技术先进型服务项目落户科技创新园。吸引LED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落户科技产业园。吸引金融投资机构、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
重点:建设9.5平方公里起步区
科技创新城集中力量加快起步区9.5平方公里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完成创业园和产业园开工面积各超100万平方米。其中,2.4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哈高新区将自行投资建设火炬大厦、科技创新大厦、科技孵化中心、标准厂房、综合展馆、会馆等,还将重点修建9条道路、建设风格各异的内河桥梁、开闭所、换热站、变电所等配套设施,完善区域内全部基础设施工程;4.5平方公里北部发展区内,将重点修建8条道路,完成道路主干架系统及地下管线工程;2.6平方公里的产业园起步区内,将重点完成产业园区主要通道,接入各类管线,建设景观性内河、排水泵站等。
服务平台:审批权限下放到窗口
优化高新区与松北区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势和松北区丰富的行政资源优势,搭建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增设服务窗口,完善审批事项,协调有关部门将审批权限下放到窗口或设立首席代表,实现窗口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建审环境:建程序最简审批新流程
哈高新区将结合市权下放,围绕“审批提速”,重新梳理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组织各审批部门对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程序最简、链条最短的建设审批新流程。重点围绕已签约入区的哈工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农业大学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技术监督局高新技术检测服务中心等项目和年内签约入区的研发项目和产业项目,采取“超前介入,提前告知,全程代办,任务包干”等服务手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分段推进,并联办理,绿色通道等措施,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速度,确保签约项目顺利开工。
配套服务:加强提升现有孵化器功能
加强对企业的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积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迎宾路集中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事业部式的管理模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帮助指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和项目申报等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确保高新区经济指标的完成。
新闻链接 首批7大高端研发项目入驻哈高新区
1月8日,省内7家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签署了7大研发项目入驻科技创新城协议。科技创新城首批入驻的7个高端研发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29亿元,将汇集于科技创新园起步区一期2.4平方公里区域内。这些项目中,哈工大将建设“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研发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东北农大将建设以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大厦,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北方大豆产业、乳品产业、生物技术和食品行业重要的研发和技术孵化基地;黑龙江方德(中科院软件所哈尔滨分部)建设的“国家专项软件园区”将成为承担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的载体,主要从事“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研发。
据介绍,7大高精尖研发项目的进驻,对于创新要素快速集聚、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创新产业快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加速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