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上课要穿棉服,下课抱着暖气不撒手,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津南区八里台镇中心小学内。由于学校暖气不够热,全校师生在哪儿都得“全副武装”。
八里台镇中心小学的教学楼看起来很气派,在村里算得上标志性建筑,共有4个楼层。走进教学楼,一股寒流便向人袭来。1层楼道的七八个暖气片,只有半数温度仅与常人手掌温度相当,而剩下的暖气片,完全可以用“冻手”来形容了。记者注意到,4个楼层的楼道暖气片大都如此。
走进4层的一间教室,只见班里所有同学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有的同学抄笔记时也戴着手套,还有穿外套的同时,还用另一件外套披在膝盖上取暖。教室内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只有13℃。授课老师说,为了保持教室温度,同学们很少开门开窗通风,甚至很少去上厕所。
老师的办公室同样“冻人”。“随手关门 共享温暖”,办公室门前,贴着这样的标语,“这是提醒大家赶紧关门,多敞一会儿门,热空气就会流失不少。”老师们开玩笑说。走进几间办公室,只见里面都放着两三个电暖气、电热扇等取暖设备。这些取暖设备是批改作业、写教案老师们的“专利”,谁暂时没有课,就会把它们移到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们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这栋教学楼是5年前投入使用的,这几年暖气温度始终不高,一到冬天,大家只好都穿着外套上课,尽量减少外出。
相关解释:
设备陈旧管线老化 近期就要投资修整
其实,这所小学与所属供热站的距离只有1公里左右,按说离供热站这么近,学校为什么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记者来到供热站时,一位周姓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学校离供热站很近,但供热站最先向附近居民区供热,下一站才是周边学校,由于供热站的设备已经陈旧,供热管线老化严重,热水流到位于末端的学校,已经难以起到供热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大修或更换供热系统。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镇政府的电话,一名负责此事的副镇长在电话中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和供热站商量解决方案,近期就要投资修缮供热设备。(周白石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