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天(12日),天津市今年最后一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体育中心举办,主办方提供的万余个职位吸引了近8000名求职者进场应聘,据主办方不完全统计,求职者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率为30%左右。滨海新区在一些大项目的带动下人才需求潜力很大,研发人才更是颇受企业“追捧”。此外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追求高薪、高保障、高福利等“三高”就业,宁可撂下对口专业也要顾全“面子”就业也着实难坏了一些毕业生。
研发人才依然“吃香”
在昨天的招聘现场,天津经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李昕介绍,近年来,天津相继推出5批共百项重大工业项目,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8大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长。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初步推算,本市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人才缺口将达6万多。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汽车、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8大类专业人才需求较为迫切。同时,“招聘研发人才”——这依然是在此次招聘会上出现最多的招聘启事。现在的市场越来越要求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和新技术研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高级IT研发人才和生物医药类研发人才,企业需求依然强烈。
“体面”二字难煞大学生
“高薪、高保障、高福利、体面、轻松。”这样的求职就业标准已经成为不少高校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三高”就业目标。于是不少大学生求职专挑“体面”职位,而不管实质的工作内容如何。在昨天的招聘现场记者发现,不少普通岗位都悄悄换上了新名称,摇身变作管理岗位:售楼小姐是“置业顾问”,“客户服务”干销售,而“骑手”则是送外卖,“销售经理”则是业务员……而随着称呼的改变,原本招聘专科生的职位,也将招聘要求提高到本科。对此,专家建议大学生求职时应改变观念,不能只盯着“体面”职位,而应从是否适合个人的专业发展角度来选择职位。(新报记者李茜摄影新报记者王健)

一年举办27场大型招聘会招聘总人次近30万
12万应届毕业生为何仍难就业
随着昨天体育中心举办的最后一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落幕,本市2009年的才市招聘也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昨天,记者从本市中天人力、北方人才两大龙头人才市场了解到,今年每次招聘职位过万的超大型人才招聘会本市举办了27场,招聘总人次近30万,而本市2010届毕业生有12万人。尽管如此,不仅有企业没有招到满意的人才,更有不少毕业生还未找到心仪的工作。
“我们今年共举办了15场职位过万的招聘会,其中还有两三场的职位数为两三万个,在这些招聘职位中有将近40%左右是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昨天,中天人力的有关负责人陈卫这样告诉记者。北方人才的负责人表示,今年仅北方人才就举办了职位数过万的招聘会12场。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些大型招聘会上,像大火箭、大乙烯,还有天狮集团、星耀集团、中粮集团、通广集团、七六四通信、中新药业等一些知名企业都会参加招聘会,因为企业不可能在一场招聘会上就能够把所要的人才都招聘到,而且根据生产的需要还要不断调整人员结构,所以就会经常招人。据记者了解,本市2010届毕业生有12万人,现在正是这些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时节。虽然本市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了不少招聘机会,但是大学毕业生还在高呼“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也在为“找不到人才”而头疼,对其中的原因专家分析,经历了金融危机后,企业实际招工人数有所增加,劳动力市场不是对大学生没有需求,而是这个需求得不到合适的渠道去满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关键是要“匹配”。人力专家认为,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失业人群,实际能力都会与新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去补课、培训,从而改变人力资本的构成,让求职者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做好人员与岗位匹配的准备。之后,便是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在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间搭起沟通的“鹊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人才与需求的匹配。(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