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总投资3.14亿元的我国首个临港型大米加工厂——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在大连大窑湾港投产。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这是中粮大宗粮油业务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由国外企业客户向国内消费者转变的重要举措”。据悉,该基地拥有7条生产线,年可加工大米23万吨,依托大连港的仓储、物流优势,将主要面向华东华南市场。有关人士认为,此举能推动东北水稻产业化,大连将成为“北粮南运”的中转站。
优化产业格局
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致力打造一条“以消费者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涵盖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的粮油食品产业链”。大连工厂正是这个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今后几年,中粮将继续探索东北地区稻米加工布局,大力发展粮食加工项目,完善稻米产业链条,强化稻米供应能力。” 宁高宁说,目前中粮在绥化、沈阳等东北水稻主产地,多个年加工能力超20万吨的大米加工项目正在筹建。
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地域重心由南向北、由东向中逐步转移。去年东北粮食外调量占到全国的60%,已经成为中国南方粮食供应的重要来源。然而,“北粮南运”一直遭遇物流体系的制约。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认为,大连米业的建成将一改“北粮南运”铁路运力紧张、水路潜力开发不足的问题,在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推动种植规模化和稻米加工现代化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提升行业实力
“中粮与东北粮食主产省政府、粮食企业逐步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主产省粮库、米厂进行上下游的分工和合作,将有助于加快行业整合,改变中国大米行业‘小散差’的状况,促进国内外粳米需求增长,让更多农户得实惠。”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
据了解,为保证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原粮供应,中粮米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万亩稻田为基地,辐射周边14个乡镇3000多农户,去年帮助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计划用2至3年时间发展订单种植面积30万亩,每年将助农增收1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中粮这种把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模式压缩了中间环节,将农民纳入产业链,让农民增收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国内大米的消费水平。据悉,中粮旗下福临门大米已经成为世博会指定用米,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工厂将全力供应上海世博会。(本报记者 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