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你好。”
“我没有时间。”
昨天记者在金街上随机对50名路人做的一项问候测试,只有七八个路人对记者的问候表示了回应,更多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陌生人的提防。
今天是第37个“世界问候日”,一些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言自语无人理睬”的尴尬神情。
本报提醒每位读者,今天别忘记问候一下身边的朋友。
昨天,记者在金街随机问候了50名陌生人,只有七八个人在听到问候后也向记者说了“你好”。记者采访中发现,几乎没有人知道“世界问候日”,多数人不喜欢在街上被人“问候”。
在商场门口等人的张女士说,她不太喜欢陌生人的问候,如果有人在街上向她问好,她会先看对方的外表,再决定说不说话。对于“世界问候日”,张女士说,节日来源于国外,外国人可以很轻松地向陌生人打招呼,而中国人比较含蓄,习俗不一样,如果随便打招呼,会感觉很怪。
和陌生人说句“你好”比较难,那向身边的邻居“问好”呢?记者调查发现,能主动向邻居问好的人并不多。一位刘女士说,有了孩子后,孩子需要小伙伴,她才和小区的邻居熟了起来。一位姓马的先生说,他在小区内住了5年,除了对门和楼下的邻居外,从未和其他邻居打过招呼,很多人碰面眼熟但没来往。不过马先生听记者解释了“世界问候日”后,他表示会去尝试着向邻居问好。
调查显示,在比较现代化的新建住宅区,“邻里不相识、彼此不往来”已成“主流”:约82%的调查对象说“很少”或者“完全没有”与邻里交往,而与邻里有“一般交往”和“频繁交往”的调查对象,分别只有约16%和2%。(李茜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