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培训
汽修培训
编织培训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进入非农领域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广大津郊农民来说,提高就业能力、增长就业技能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2008年,本市启动了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对全市农村非农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工人在44个专业领域有计划地展开职业技能培训,使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本市将累计培训初级工5万人,中高级工2万人。
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培训工作进度之快。2009年培训任务:初级工16096人,中高级工6292人。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培训:初级工17863人,中高级工7748人,分别占全年培训任务的111%和123.1 %;取证人数:初级工15690人,中高级工5185人,分别占年度取证任务的97.5%和82.4%。
一年任务只用了8个月就全面完成。然而培训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培养几万初级工、高级工,并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培训数字,要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农民、高技能人才、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创业带头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等同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居民)教育培训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主管部门、企业、培训机构,对本市以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进行全面调查。
重实际强化组织 保工程顺利实施
职能部门
目前已经建立一支240人的市、区县、乡镇三级管理队伍,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工程是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中第二大培训项目。为确保培训顺利实施,本市区县、乡镇各级非农职技办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各区县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培训工作一线,目前已经建立一支240人的市、区县、乡镇三级管理队伍,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为了落实目标责任制,自上而下将培训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细化目标,把任务落实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市非农职技办先后在静海、西青召开了工作例会,定期总结各个阶段的培训进展情况及成果,认真分析工程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及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使培训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形成良性健康发展态势。各区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筹集培训资金,大港、津南等区县分别安排工程启动经费10万元,东丽、塘沽、蓟县分别安排50万元资金作为工程专项工作经费,使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经费保障。
在培训中,各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针对区县产业结构特点和中小企业需求情况,培训由过去遍地开花转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如:西青区中北镇按照“选准一个行业,培训一门技术,做强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培训思路,围绕汽车及零配件行业,聘请有关院校的教师和有经验的工程师,因地制宜,利用工余时间,重点开展电焊工和冲压工技能培训,上半年仅天津双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和天津岱工汽车坐椅有限公司就有182名电焊工和123名冲压工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这两家企业技术工人持证率分别达到60%和50%,在金融危机形势影响下,今年一季度这两个企业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7%。西青区还依托北方市场重要小五金制品生产基地,先后组织5期制钉工培训班,共有286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服装加工是蓟县、宝坻的支柱产业之一,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操作工人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培训,截至8月底,这两个区县仅服装缝纫工就有近 6000人经过培训,其中有510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重点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工程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培训体系规模和专业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今年上半年,根据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工程培训机构认定标准和程序,新认定培训机构3家,使培训机构累计达到73家;新增培训工种5个,使培训工种设置达到152个;另外还新增29个培训工种的课程设置,使进入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工种达到74个,培训体系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