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山寨”现象也出现在了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上:《哈利·波特》、《马小跳》、《同桌冤家》都有相似度很高的模仿、借鉴之作。
如今 ,“山寨”现象也出现在了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上:《哈利·波特》、《马小跳》、《同桌冤家》都有相似度很高的模仿、借鉴之作。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如今 ,“山寨”现象也出现在了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上:《哈利·波特》、《马小跳》、《同桌冤家》都有相似度很高的模仿、借鉴之作。
据新闻出版总署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国内573家出版社中,有31家少儿读物专业出版社,有523家出版社出版少儿读物;少儿读物年出版品种达1万多种,年总印数近6亿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在第十届"中国版协少读工委文学创作出版研讨会"上,全国少儿社文学编辑联手会诊儿童文学出版,认为儿童文学出版已经出现了"大跃进"乱象。儿童文学读物数量多、规模大,出现了众多知名品牌,全面繁荣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繁荣中也出现了同质化、作者队伍良莠不齐、出版资源无序竞争、市场运作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没办法,就童书挣钱
在刚刚闭幕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儿童文学成为中国参展图书中的明星板块,其实在整个传统出版整体滑坡的大背景下,儿童文学图书逆势增长一直是这两年出版界的一大现象。记者了解到,2008年儿童图书出版码洋已经超过了出版市场的10%,中国少儿图书市场增长速度远大于图书市场总体增长速度,近5年来少儿类图书市场份额增长了8.89%,少儿图书最高占到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1.7%。无疑,童书出版成了出版界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甚至出现了数套销售超1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如此火爆的市场,不仅使得专业少儿社厉兵秣马,纷纷抢占原创儿童文学资源,就连一些成人读物出版社、教育社、专业社也争相“试水”儿童文学图书市场。记者前不久和北京某著名科技出版社的总编聊起今年的人才引进规划,他表示,“专业编辑我们一个不要,儿童读物编辑有多少要多少。没办法,就童书挣钱。”
■问题一
同质化现象严重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儿童文学出版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和影响,反而呈现出逆势而上的趋势,在这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重视儿童文学板块的出版社加大了投资力度;那些不重视少儿文学的出版社,现在也把目光转向了少儿文学的出版,外研社更是一口气签下了16位儿童文学作家,不少民营书商看到这个市场的广阔前景,也纷纷杀进儿童文学出版领域。
但与会编辑并不认为这值得欢欣鼓舞,反而多了一些忧虑,有编辑甚至不无忧虑地称之为儿童文学出版的“大跃进”——这个繁荣的底下,隐藏着太多的泡沫,生产出了太多的残次品:现在儿童文学出版跟风现象严重。《哈利·波特》的成功,带来了一系列魔幻小说,我们只要站在书店里一看,就能看到数百种和《哈利·波特》装帧相似、内容疑似的跟风之作;与《马小跳》、《同桌冤家》类似的图书随处可见,甚至“山寨”现象也出现在了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上:《哈利·波特》、《马小跳》、《同桌冤家》都有相似度很高的模仿、借鉴之作,不仅书的开本、装帧、版式相近,甚至封面的色彩搭配都极其相似,内容雷同、风格近似、思想贫瘠、艺术粗糙。
选题重复、粗制滥造的书很多,大众化的快乐文学和童年小说主导文坛,其他风格和其他体裁被严重排挤。所有的作品都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叙写的是虚拟的童年和虚拟的快乐生活。很多作家虽然写的是校园小说,但其实是在脱离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制作”作品,一堆流行的符号,加上几个搞笑的段子,就是一本小说。作品缺乏时间和细节,这样的作品其实是另一种“概念化”的东西,是虚拟的童年生活——既没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又没有审美的新鲜感,只是迎合了当下孩子们手机短信、网络游戏、QQ聊天中的生活话题而已。然而现在正是这种虚拟童年生活的作品备受青睐。那些直面现实、关注现实生活和儿童精神生活的作品却不被重视。更让人沮丧的是,许多作家开始放弃原来的写作风格和题材领域,开始转向,写出来的作品,读者年龄段都向小学生会集,题材都向校园会集,情感都向快乐聚集。
■问题二
出版资源的无序竞争
大家都对市场上跟风严重、选题雷同、选题撞车等现象深恶痛绝。当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有限,市场扩大了,出版扩张了,出版社对作家资源的竞争也就激烈起来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经验来看,一般一个作家只与一个出版社长期合作,出版社有计划、有节奏地投入,作家不浮躁、从容地创作,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们的出版社与作家则几乎没有这样的观念,许多出版社为了笼络作家,不惜以高版税、高起印数、高曝光率相诱,作家也浮躁地在不同的出版社之间待价而沽,有时甚至是唯利是图,根本就不考虑长期的发展。
由此造成的乱象越来越多,恶果也逐渐显现出来:许多著名作家不得不在多个出版社重复授权,有的甚至采用改头换面的方式在不同的出版社重复出版;版税越来越高,合同期限越来越短,作品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由于投入与回报的不匹配,许多出版社一般不敢起用新人,只得把目光锁定在那些已经成名的著名作家身上,于是出版环境更加恶化,无序竞争更加激烈。
湖南少儿社文学室主任吴双英就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心情:选择名家意味着低风险,但花重金吸引名家又要考虑市场开拓能力和维护的成本;跟新人一起成长,新人的作品也可能成为增长点,但培养新人又担心做无效投资。新人成长的环境空前恶劣,这体现在被培养的机会越来越少上,更糟糕的是,新人一旦被某一家出版社看中,被大家看好的时候,又会遭到拔苗助长式的过度开发。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室主任谢倩霓与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室主任安武林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一忧虑。他们认为,最新一代的少儿文学作者一上来就被市场的利益驱赶着写程式化、快餐化的市场读物,他们大多没经过短篇文章的精细写作训练;他们可能有足够的市场、包装、策划、畅销的概念,却缺乏对儿童文学精品、优品的广博阅读和认同,这对他们今后长期的发展是有害的。他们将会缺乏发展和提升的后劲、空间,儿童文学作者队伍也将后继乏人,更难出现大家。
■问题三
市场双刃剑 文学被绑架
在儿童文学界内,关于市场化、商业化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总体来说,批评的声音大于赞扬的声音。作家、学者普遍表达了对儿童文学被市场“绑架”的担忧。在它影响下,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都出现了浮躁的现象,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大众化、肤浅化被认为是商业化的必然结果。然而,儿童文学编辑普遍认为,对于儿童文学出版来说,市场化、商业化总体上算是一种积极因素。
浙江少儿社副社长孙建江在分析了“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长达十六年的出版过程后指出,任何脱离中国当下社会背景来谈儿童文学创作的企图和努力都是不切实际的,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儿童文学出版都无法回避市场,儿童文学的出版者和创作者都必须共同面对来自市场的考验;市场本身并不可怕,市场可以催生一批又一批低档次的作品,市场同样可以孕育高品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关键在于,是无条件一味迎合市场,还是按照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市场。
其实,当前我们对畅销童书有三种常见的态度。一种是对畅销童书盲目地追捧,把畅销置换成“孩子喜欢”,把“孩子喜欢”等同于儿童文学作品的优秀,这种态度在出版社组织的宣传与评论中比较常见;后两种态度则在儿童文学界内比较流行——一种是对畅销童书不看不评,提起来就是一脸的不屑,唯恐避之不及;还有一种是对畅销童书百般诋毁,指责其低俗,证明其怎样不及经典,甚至断定其不是文学作品。
一本书畅销不畅销,与它本身的价值并不能画等号,当然,畅销童书成为儿童文学名著的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这是因为,畅销书和儿童文学都有某种程度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特质,蕴含的是一种自发的自然美学,不需要太多知识和经验积累就能接受,具备了在不同时代都能被接受的可能性,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至今仍拥有极大的阅读量即是明证。 记者 赵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