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针对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部日前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记者昨天从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通过对本市180名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9%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王”一职“望而生畏”。
班主任承受压力大
日前,天津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随机对180名教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很多教师对当“班主任”没热情,甚至怕当班主任。
在调查中,很多教师坦言做班主任这个“孩子王”很不轻松,主要原因之一是做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调查显示,有59.6%和21%的教师分别认为当班主任的压力比较大和非常大。因为教师本身教学任务就很重,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当家人,还要肩负很大的教育责任,每天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关注学生的安全,并且要经常处理一些偶发事件。此外,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也使得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第三代独生子女,因此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和家长在沟通方面的关系都比以前要复杂和难以处理。尤其在出现一些问题时,老师与学生或家长沟通该把握什么尺度,也得绞尽脑汁;遇到不配合工作的家长,如果讲话尺度把握不好,就会造成矛盾和纠纷。
另外,在调查中近八成的教师认为当班主任“工作强度大、非常辛苦”。一般班主任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从早上7点多到校迎接学生,中午组织学生午休,放学组织学生卫生扫除,还要经常联系家长座谈、开班会、找学生谈话等,工作强度很大。下班后,班主任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家访、个人进修学习等。而学校考查班级还有很多指标,如卫生状况、出勤情况及学习成绩等各项评估机制也令班主任压力倍增。
职业幸福感至关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51%的教师认为当班主任身心疲惫,最终导致缺乏职业幸福感。
天津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认为,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如何,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王虹翔指出,没有幸福感的班主任,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就不可能认真刻苦地钻研教学业务、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可能做到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王虹翔认为,对于班主任来说,幸福取决于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受到学生的爱戴。班主任只有摆脱了职业倦怠感的束缚,不把班主任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精神需要和人生追求,才能在教育活动中自由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因为得到学生的共鸣、理解与尊重而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上升到职业幸福的高度。(记者殷莹 实习生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