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艺术创作上,冯骥才既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作家,又是一个具有灵性的画家。他的文学作品,就仿佛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而他的画作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又如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慈溪。他以《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铺花的歧路》《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炮打双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珍珠鸟》等文学作品声名远播,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达四十余种。他还先后在我国诸多城市及欧、美、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被誉为“中国现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
近年来,冯骥才将主要精力放在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不时“振臂高呼”抢救正在迅速消亡的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他常年奔走于乡间,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野上,并多次为筹措资金义卖自己的画作。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是一个尚未开发的矿藏。他以坚韧和执著唤醒民众,让人们认识到了文化的价值。
冯骥才现为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本报记者 周凡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