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天津:结婚证60年大“变脸”见证甜蜜路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8-11 11:10:09 |
概要:结婚是完成了一件终身大事,结婚证则是这一大事的见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这一张小小的结婚证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
|
|
|
|
穆大爷和魏大娘展示62年前的结婚证
◆奖状式逐渐变成护照式
◆印刷更精美增加防伪标
◆程序更简单“立等可取”
结婚是完成了一件终身大事,结婚证则是这一大事的见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这一张小小的结婚证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这些变化见证的不单单是一对新人走到一起、组建一个家庭的过程,更多的则是见证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它是时代变迁的记事簿!
讲述过去的故事
门口文具店 买来结婚证
踩着椅子,家住南开区王顶堤附近78岁的穆凤翔大爷从衣柜顶取下一个大红色的纸筒,从里面抽出一卷泛黄的纸,他告诉记者,这就是自己和老伴魏恩华保存62年的结婚证书。
关于
结婚证
在家“领”证不用盖章
穆大爷小心翼翼地将这张1947年的结婚证书展开。记者看到,整幅证书有两张A4纸大小,相比现在的结婚证书,更像是一张大奖状。由于年代久远,这张证书已经颜色发黄,四周有一圈古朴典雅的图案,绘有盘龙和祥云。白色背景上,盛开的各色牡丹环绕四周,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证书的右上方,两只惹人喜爱的喜鹊依偎在枝头。证书中央用篆体印着“鸾凤和鸣”四个大字,正文全部用繁体字竖排手写而成。穆大爷和魏大娘的籍贯、年龄、出生日期按照先男后女的顺序,被写在正文最前面。证书的背面则为纯白色,没有任何图案和字样。
与现在的结婚证不同,那个时代结婚不必经官方认证,因此证书上没有盖章,具名是“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和“主婚人”的姓名。
“那时的领证手续和现在可不一样,哪有民政局给办结婚证啊,也不需要登记。你猜不到,这张证书是在父母家门口的文具店里买的,还可以选择其他款式,家人觉着这款证书喜庆大气,就挑选了它。刚买来的时候,证书是空白的,只有牡丹和喜鹊图案,字是请人亲手写上去的。”穆大爷回忆道,“可以说,我和老伴的结婚证是在自个儿家‘领’的。”
结婚的故事
婚前不知丈夫长什么样
这张结婚证书也将魏大娘的思绪拉回到62年前。“那时候结婚都是由父母包办的,我和他在婚礼之前没见过面,甚至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只是从父母口中得知对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结婚那年我18岁,没有上过学,从小到大一直呆在家里。老伴才16岁,还在上小学。因为年龄太小,在婚礼的准备方面帮不上忙,我和老伴儿都各自呆在自己家中,等待婚礼仪式那一天的到来。”魏大娘说。
穿着丝袜给长辈磕头
那时候,形成了新旧两种文化互相碰撞的局面,年轻人以举办西式婚礼为时尚,但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习俗的影响。“结婚那天,亲戚朋友坐满了整个院子。按照那时时髦的做法,我们举办的是西式婚礼,请了拉提琴、吹奏西洋音乐的乐队,用汽车取代了传统的八抬大轿。我穿着白色的婚纱,头戴花冠,手里捧着一大束鲜花,老伴儿穿西服,打领结,胸前别着红花。”魏大娘回忆起当时结婚的情形,目光中流露出幸福的神情。
“从娘家来到新房,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新娘子是要单独呆在屋子里的,直到仪式开始才能出来。”魏大娘接着讲道,“后来,婚礼仪式开始了,才有人敲房门叫我出去。我走到布置得喜气洋洋的院子里,头一次和新郎见面,感觉特别害羞,脸‘唰’地一下子红了。老伴儿那时还是个小孩,也显得羞羞答答。因为我穿着婚纱、高跟鞋、丝袜,给长辈磕头时,丝袜磨出了好几个洞。”
结完婚继续上学
听着老伴的描述,穆大爷坐在旁边乐呵呵地笑着。“那时我太年轻了,都记不清楚怎么回事了。”穆大爷告诉记者,他结婚那年,正在红桥八区十八宝国民学校上六年级,还是一名小学生。“新婚第二天,又背起书包,像平时一样去学校了。也是在那一年夏天,我小学毕业,进入户部街通澜中学上初中,虽然还是名不满十八岁的初中生,但已经变成有家室的人了。”这一切变化,对于当时16岁,懵懵懂懂的穆大爷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发生的。“老伴儿结婚后,就呆在家里纺纱、织布。结婚4年以后,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他告诉记者。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