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过去,本市三级法院涉诉信访案件一度居高不下,经过多级、多人反复复查,大部分案件没有问题。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当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申诉、反复信访甚至闹访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能服判息诉?
市高院通过一系列调研得出结论,群众和法官沟通不畅是问题症结所在。为此,去年10月以来,本市三级法院全部建立了诉讼服务中心,运行7个月来,奇迹般解决了这一困扰各级法院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对本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成立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是一项值得肯定的“创新举措”,“非常可贵”。
那么天津三级法院建立的诉讼服务中心究竟是干什么的?它的职能又是什么?
搭起群众和法官沟通平台
“诉讼服务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怎么建?建什么样的平台?这中间经过了一个‘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调研和论证点过程。”市高院院长李少平说。
围绕这一问题,市高院成立调研小组,分别召开法学家、律师、当事人以及法院干警座谈会,向社会各界发放各种调查表400多份,走访了多家大型企业。通过广泛座谈,调研小组发现,人民群众需要一个平台,为他们答疑解惑,为他们提供服务;而广大法官也需要一个平台,零距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集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投诉、接访、咨询、判后答疑、案件查询、诉讼材料接收、诉讼调解、司法求助等一站式服务于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架构,应运而生。
■职能定位:
一站式服务没了衙门味儿
在市高院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可以通过九个服务窗口,得到“首问负责”和“一站式”服务。记者以一个普通当事人身份,体验了他们提供的“一站式”服务。
来到诉讼服务中心,第一感觉是宽敞、明亮,大厅的导诉小姐微微向记者鞠了一躬,然后微笑着问道:“您好,您需要办理什么事?”记者告知事由后,她从取号机中取出一个号码让记者在休息区域休息等候。3分钟后,记者要去的窗口上方闪烁着记者手中的号码,并伴有音频提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自然、便捷,完全没有“衙门”的味道。
服务中心主任刘莉告诉记者,这个“导诉台”作用可大了,由于大多数当事人都是初次来法院,对于法院内部的职能分工、机构设置、诉讼流程等均不清楚,势必会四处打听和询问,来回奔波,费时费力。导诉小姐可以根据当事人来法院的意图,将其引导到相应的窗口或场所办理诉讼事宜。
诉讼服务中心除了设有导诉职能外,还设有诉前调解职能、诉讼求助职能、案件查询职能、诉讼材料收转职能、法律咨询职能、判后答疑职能、信访接待职能和其他辅助性便民服务职能。诉讼服务中心不但为当事人提供与诉讼有关的服务,还尽其所能为当事人提供其他服务。
在南开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郭先生告诉记者:“诉讼服务中心太方便了,想取钱、交款、上网、复印、打电话,不用出门,这都有”。
据了解,诉讼服务中心运行七八个月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70000余人次,当事人满意率100%,信访投诉率下降了48%。
■诉调对接:
给当事人更多的选择
诉调对接,是各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一大特色。所谓诉调对接,就是当事人在立案前,法官根据案情简易程度,向当事人建议先走人民调解程序。诉讼服务中心都设有人民调解室,配有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进行免费诉前调解。一旦调解不成,立马转入诉讼。如果调解成功,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为双方制作司法调解书。诉前人民调解对基层法院化解矛盾纠纷作用特别明显,很多案子不出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就将矛盾化解在案外,消灭在源头。
在红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记者亲眼目睹了一对原本对簿公堂的“冤家”在法官的调解下,竟然变成了“亲家”的全过程。案件的原、被告双方原本是一对恋人,谈婚论嫁时,却遭到双方父母的极力反对。为要挟父母,女方多次割腕试图自杀。女方这一极端举动,不但没让父母醒悟,反而让他们怨气归咎于男方及其家人。于是,他们打电话责怪男方并辱骂其父母。男方一气之下将女友打成轻伤。女方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男友刑事责任。法官受案后,感到被告虽已涉嫌刑事犯罪,但主观恶性不大,而原告此前为与被告成婚,多次以自杀要挟父母,现在提起自诉,系一时情绪激动所致。如果通过诉讼将男方定罪判刑,可能酿成严重后果,甚至毁掉两个家庭。基于此,立案法官与诉前调解室联系,尝试对此案进行调解。调解员接案子后,发现解决此案的根本不在双方当事人,而在双方父母。于是将双方当事人的父母请来,对双方当事人的感情和现实处境进行具体分析,晓之以情、晓以利害。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男方父母当场表示要回家装修房子,准备迎娶原告,而原告当即表示撤诉。这对反目成仇的“冤家”就这样在法官的调解下,变了“亲家”。
类似这样的诉前调解,在本市法院系统十分普遍。据统计,自本市三级法院建立诉讼服务中心以来,通过形式各异的诉前调解,共化解矛盾纠纷3100余件,一大批有可能成讼的案件,纷纷消解在案外。
■电话有约:
百姓约见法官不再难
当事人约见法官,一直是令双方都很头痛的问题。一方面,有关规定明令禁止法官会见当事人。另一方面,当事人又渴望与承办法官就案件的一些问题进行沟通,为他们答疑解惑。而今,本市三级法院专门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了会见室,给法官光明正大会见当事人提供了平台。当事人李某告诉记者:“我以前也打过官司,那时见法官特别难,不是说有事,就是说等开庭。其实,我就是有些东西不明白,想当着法官面问问清楚。现在好了,我想找哪位法官,只要留下电话,约好时间就可以了。”
为更好地与人民群众沟通,南开法院还将所有法官的工作电话公布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的墙上,并要求法官24小时开通工作手机。南开法院副院长王幸介绍说:“公开法官电话之初,一些人思想有顾虑,怕有人打恶意电话,可是运行一段时间来,当事人给法官打电话的人反而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要问的问题,诉讼服务中心已经替他们想到了。”
百姓不光约见法官不再难,约见院领导也非常容易。去年10月,一案件的当事人因对判决结果不满,在二中院诉讼服务中心闹访,要求见院领导。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边稳定当事人的情绪,一边联系院领导,并及时安排了院领导预约接待。经过院领导的热情接待和耐心地解释说明后,这名当事人的不满和怨气得到了释放,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最终表示理解法院的工作,不再闹访,将通过正常法律程序反映诉求解决问题。
■延伸服务:
百姓感受法律零距离
家住河北区的王某,因为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来到大港区人民法院起诉。由于离家较远,诉讼不便,为减少往返法院的次数,她向诉讼服务中心立案法官提出速裁纠纷的愿望。诉讼服务中心速裁法官立即与被告取得了联系,被告表示,上班时间单位工作很忙,只有中午有时间。为了不影响被告上班,速裁法官在征询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利用当天中午休息时间开庭审理此案。由于充分尊重了双方当事人对开庭时间的选择,原、被告均按时到庭,为案件最终调解结案奠定了前提基础。经过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当庭达成了协议。
而今,法官围着百姓转,延伸服务化解矛盾,成了很多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便民的重要举措。宁河法院在乡镇设立流动诉讼服务站,定期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延伸诉讼服务中心职能。而南开法院则把法庭开进社区,开在百姓的家中,现场开庭现场解决法律难题,直观、公开、公平。社区法庭成为诉讼服务中心的有效延伸。
新报记者 张敬 通讯员 祖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