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6月份,石家庄市设立党政机关“公物仓”,凡是党政机关举办大型活动及组建临时机构的物资设备,均可在公物仓中调剂借用或租赁。此举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其实,公物仓并非新鲜事物,高新区自2008年6月起就开始推行了财政公物仓制度。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和精细化,年节约财政开支近120万元。
颗粒归“仓”
精细化管理资产
公物仓,字面意思就是储放公共资产的仓库。高新区公物仓的创始人王旭霞说,这个“仓库”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资产不仅限于使用财政性专项资金举办大型活动结束后收回的资产,被撤销的临时性机构所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以及执法部门的罚没物资等,一切适宜进仓的物资都在仓储范围内。
为一探究竟,记者昨日走访了高新区现设的三间公物仓,一间电子设备仓和两间办公家具仓。
电子设备仓,位于管委会机关办公楼的432房间,3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五列货架,两列空着,三列货架上陈列着电脑、打印机、电话、扫描仪等,每一件物品左上角注着来源和入仓时间,右上角注着入仓缘由。记者发现,大部分物品看上去都比较陈旧,其中被财政局淘汰的打印机是针孔式的,这些四五成新的物品入仓缘由以“报废”居多。管理员郝亮解释:“前两个月,这五列货架还是满满的,有不少八九成新的电脑,近段时期稍好的电脑、打印机都被调配走了。”
电子设备仓隔壁是一间办公家具仓,仓储物品以小型家具为主,如电脑椅、小书桌等。另一间办公家具仓设在机关院车库内,物品以沙发、文件柜、保险柜、消防器械等大型体积家具为主。这三间公物仓面积加起来约有100平方米,物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在郝亮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2009年6月公物仓资产明细表”,物资的项目名称、来源、调配情况一目了然,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签相符,还有椅套、文件夹、剪刀等这类极普通的日常办公用品。“不能小看这些公物,办公离不开它们,聚少成多,资产累计起来也不少。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颗粒归‘仓’,精细化管理每一份公共资产。”郝亮说,区财政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体,在资产“入口”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配置审批;资产处置上,实行公开、公平的市场化操作原则;在收益管理上,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变“废”为“宝” 让闲置资产再生效益
公物仓的设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创始人王旭霞是高新区财政局副局长,负责局内公物的采购审批权,为了避免浪费财政资金,她一般都是先紧着局内有的物品、闲置的公物调配使用,实在没有的公物才审批购置,尽可能提高局内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益。随着高新区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财政保障任务愈加艰巨,特别是最近几年,开展各类大型活动并组建临时机构的情况较多,需要购置的办公设备等资产也多。以前,大型会议所需要的物品,通常都是专门购置,而且不能循环使用,既导致资产使用率低,又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闲置和浪费。本着节省的原则,区财政局调配公物的范围越来越广,物品种类也越来越多,闲置公物自然而然被聚集在一起,由此,“公物仓”诞生了。
去年6月份,为将财政公物仓进一步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区财政局出台了《石家庄高新区财政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部门、单位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购置的资产,原则上通过财政公物仓调剂解决,如果公物仓没有合适的资产可供调剂,在落实财政经费的前提下,由部门、单位通过政府采购渠道进行购置。同时,将使用财政性专项资金一次性安排的大型会议、展览、典礼、突击性工作等所购置的资产,被撤销的临时性机构的所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以及有关罚没财物等全部纳入再分配管理。
公物仓设立后,第一个受益者便是高新区社会保险局。作为优化服务的窗口,社保服务大厅主动改善服务环境,需要配置2台饮水机、3台电脑和一个沙发等多件办公物品。申请调配报告递出后不到2个小时,价值3万元的物品就全部到位了,一时间“公务仓效率”被机关楼里传为美谈。区社保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赵艳现在用的电脑,就是当时调配过来的,“办公室平时主要是打文件,统计数字比较多,不需要配置太高的电脑。设备虽然不是新的,但出仓时技术人员重装了遍系统,一年来真没出过大毛病。”她非常珍惜这台电脑,“觉得在我手中,旧电脑变成了‘宝贝’。”
去年初,由于区行政服务大厅改造,3台柜式空调就被闲置了下来,每台价值3万元。上个月,这3台空调就被调配到管委会食堂、“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免去了资金审批程序和招标采购过程,公物仓资产借调审批手续简便,物资到位及时。
在“能不购置的尽量不购置,确需购置的尽量调剂”的原则下,财政公物仓使高新区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投资,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6月份财政公物仓建立以来,一年时间为各部门、单位调配的大小办公设备共110件,节约资金近120万元,增强了各部门和单位的节俭意识。
物尽其用 做好节约型政府的表率
任何一项新的制度都是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财政公物仓同样如此。
财政公物仓制度在推行之初,人们并不十分接受使用“二手设备”的做法,甚至有个别人还排斥“二手设备”。同时,在高新区管委会网站的内部论坛里,出现了不少声音叫好这一制度,强调节约型政府应该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随着使用公物仓调配物品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这个物资循环利用平台广为人们接受。
昨日上午记者采访时,郝亮身边的电话不时响起。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就接到了一家单位的入库申请和两家单位的调配要求。而且,其中一家已经通过审批,直接过来领电脑。他说,尽管随时都有资产入库,但仓内资产却不能太多,因为前面的资产长期占着地方,后边新来的资产便不能及时入库,也就不能得到配置或变现。因此,及时上报并依法对资产进行处理是他们工作中的“规定动作”。
“我们调配办公设备,以实用为前提,物品首先要求能用、好用,如果不能用,岂不反倒耽误了工作。”郝亮告诉记者。
剩余淘汰、报废的物品怎么办?王旭霞说:“我们想集中一批能够继续使用的设备,但在高新区又没有‘用武之地’的设备,如交换机等,进行拍卖;将报废的、淘汰的设备统一送到回收站,归拢拍卖、回收的资金后,将之作为公物仓的维修专项费用,定期对可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等。”
王旭霞说,公物仓的职能中,仓储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是配合财政的预算管理和资产清查,对行政资产进行必要的回收、配置和变卖,实现国有资产可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在她看来,即使资产在公物仓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也是闲置甚至是浪费。只有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份公共资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