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钢柳林地区被规划专家称为“环境优美的地区,海河上游开发改造最重要的亮点”。据介绍,天钢柳林地区副中心的划定,将带动区域内河东、河西、东丽、津南四区的整体发展,未来该地区将建设成面向国际,集商务会展、商业娱乐、创智产业及休闲居住于一体的,集中展现天津大气、洋气城市形象的综合型城市副中心。
形成“一带七区”城市结构
作为中心城区“一主两副”城市发展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海河上游开发改造的重要节点,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东南部,规划范围:东至外环南路,西至昆仑路,南至大沽南路,北至津塘路。规划区总用地14.5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约为9.56平方公里。
采访中,市规划局专家表示,“一主两副”都是临着海河而建,这主要为了体现天津的城市特色。如何使河的两岸能够互动,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水域空间,是天钢柳林地区一大亮点。第二个亮点是综合反映天津九国租界的建设形象,规划从天津小洋楼的建筑风格提取和欧洲经典建筑借鉴两方面入手,将传统欧式与现代简约风格合理有序地组织以集中体现天津西洋文化,突出天津洋气、大气的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形成天津市未来最具代表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规划布局方面,采取了以海河为核心,沿海河横向布局的方式,形成“一带七区”的城市结构,其中,一带为海河风情带。七区为都市商务区、创智产业片区、地区行政及国际社区、海河北部生活片区、海河南部生活片区、柳林风景区、地区综合服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360万平方米,其中公建540万平方米,住宅820万平方米。
5条轨道线服务天钢柳林
在道路与轨道交通方面,为支撑和带动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依据中心城区整体道路交通系统和区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形成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等级匹配合理的地区道路网络,并将中心城区5条轨道交通线路M1、M7、M9、M10、Z1线服务于本地区,为副中心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实现与中心城区、海河中游、滨海新区的快速联系。
在水上交通方面,河道航运是天津城市的重要特色。目前,随着海河上游综合开发改造的不断深化,海河上游小白楼地区的水上交通已经初具规模。区内海河长达5公里,河面宽阔,为本地区的水上交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本区内的滨水公共建筑、景观节点及滨水堤岸设置相应的水上游线和码头,增强地区南北及与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的联系。在游船与码头的设计上,应充分结合地区的城市特色,突出地区滨水的欧式风貌。
中心广场可做露天展览
柳林风景区是天津市绿化体系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五大风景区之一,占地面积约80公顷。作为海河风情带的重要节点,方案中建议整体采用欧式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与整个风情带的风格相统一,通过高品质的欧式园林绿化和风格统一的功能建筑,使市民在游览、休憩的同时能体验到别样的欧陆风情。
规划中的中心广场不仅是整个都市商务区的中心,同时也是综合会展中心重要的北广场,是整个地区标志性的景观节点。规划中将中心广场定位为复合空间,既有交通疏散功能,又有游憩休闲功能,还包括商业购物及临时展览的功能。中心广场面积约13万平方米,以欧式园林为主题,在风格上与综合会展中心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同时,通过绿化与铺装的结合,形成开放式空间,在给人们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满足临时露天展览需求。
海河两侧打造亲水岸线
滨水是天津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河堤岸是天钢柳林地区的重要特色,因此方案设计重点突出亲水的理念,在整体延续上游堤岸设计风格的同时,突出地区特色。在海河北岸,此地段临水区以商务办公、会议、展览的功能为主,人流密集,在堤岸的处理上采用硬质为主,软质为辅的手法;在海河南岸,此地段在用地功能上以休闲、游乐功能为主,临河建筑较少,且现状植被生长良好,因此采用软质为主,硬质为辅的手法。在细节上,南北两岸的堤岸设计都采用统一的元素、符号和构件,通过统一布置一定量的亲水平台、木栈道等,达到整体软硬对比、变化有致、细节统一的景观效果。
海河风情带设滨河广场
在海河风情带南、北两岸的中心分别是公共文化建筑(南)和综合会展中心(北),结合建筑,在其靠近水岸一侧,设置两个广场,将此段的沿河空间打开,以亲水的滨河广场为主题,结合地形,设计“跌落”的步道、花池、广场及栈道,充分考虑人们视线上的通畅以及步行空间的舒适度,拉近建筑与水、市民与水、市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使建筑、堤岸、水体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城市和地区的焦点。
在空间层次塑造方面,从突出城市新区的秩序感出发,以海河为轴线从近岸24米的欧式风情建筑到海河东西路沿线百米的高层建筑再到会展中心两侧260米的超高层建筑,严格按照近(24米)中(60-150米)远(150-260米)三个层次进行整体控制,形成以会展中心及其两侧超高层建筑为中心向东西两翼依次递减的空间秩序。
“城市天际线”南北辉映
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是城市在人们眼中最直观的反映,天钢柳林地区的天际线设计紧紧围绕将海河作为核心的理念,结合地区整体的空间形态控制,从横、纵两个方向进行塑造。在横向上,由于区内有5公里的海河,滨水的城市展开面绵长,且地区周边现状的天际线较为低缓,因此在规划中采取了以会展中心两侧260米的超高层建筑为引领,东西两翼依次递减的天际线控制手法,形成核心感突出、与周边区域协调的效果。在纵向上,参考了包括巴黎、英国、布达佩斯、莫斯科等欧洲著名滨水城市,充分借鉴这些城市在滨水地区天际线控制的经验,层层退台式的建筑高度变化,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实际的规划中,采用由滨水地区向地块中心高度依次上升的手法,结合现状的建设条件创造北高南低,南北辉映的天际线效果。(记者 尹鹏 实习生 李向彤 摄影 杜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