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高新区(中国网·滨海高新 新闻图)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江国成、王小飞)据中国政府网12日消息,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
国务院在有关天津市政府《关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的批复中,同意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背景: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领滨海“智”造
从北京的中关村到上海的张江,高新区逐渐成为中国创造的代名词。在天津滨海新区,同样有这样一个经济区正在成长为天津高新技术的集聚地,领航滨海“智”造。
某知名杂志在评价滨海高新区时这样写道:中国未来“十一五”期间最炙手可热的投资区域是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新区中“含金量”最高的区域是作为滨海新区的“领航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滨海高新区”)。滨海高新区是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是滨海新区的“领航区”。
小政府大社会
“政府管事要少,服务要好。”在滨海高新区,这样的服务理念将被完全执行。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功能区之一,滨海高新区系出名门。他不但由科技部与天津市共同建设,也是天津市政府和中海油总公司合作的一个项目。而项目的具体实施则是由海泰控股集团与中海油基地集团作为股东成立的滨海高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来推动的。在目前我国共有五十几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由科技部与地方共建的,滨海高新区是唯一一个。那么,如何管理这样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区域呢?滨海高新区采用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思路。
针对滨海高新区的管理创新,高新区工委书记周思纯表示,高新区在管理方式上要实行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政府管事要少,服务要好”。企业是管理和建设主体。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教育、卫生、公共安全、医疗社保等公共管理领域由政府来管。经济领域如建设、融资、贷款、资金的调动,将来的收益,一律由开发公司来管理,借以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打造创新“小巨人”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要打造创新“小巨人”。
在发展模式上,高新区不能单纯的靠招商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高新区要区别于普通的开发区,走创新之路。作为滨海新区八大功能区的领航区,滨海高新区的核心作用是推动自主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制造走向创造。
天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宗国英表示,高新区将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设立两个10亿元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创新。
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天津高新区企业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高新区还有3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顺利实施,已经有包括锐新电子、亚安科技、津荣天宇、天地伟业科技、津微软件等5家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
不一样的经济区
没有污染,没有喧嚣。建设中的滨海高新区将建成一个园林式的生态经济区。
按照设计规划,区内将有洼地公园、湿地公园,可以运用自然力量来净化区域污水。每隔200米设置1座风车,可满足区内2万户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此外,在区域建设时,所有建筑将尽量利用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区内的能源需求。整个区域将涵盖科研、生产、商务、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
据了解,滨海高新区作为滨海新区功能区之一,将以生物医药、高端信息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高端服务业等4大高新技术为重点。
昨日头条:

[温家宝在天津高新区鼓励动漫游戏产业发展] [争创国家级动漫基地] [高新区两动漫企业获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