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车市潜规仍旧“暗流涌动” 消费者很受伤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3-06 14:52:23 |
概要:据了解,车市的潜规则虽与相关法律的制约相抵触,但实际上仍在市场上暗流涌动。 |
|
|
|
|
如果你去购车,4S店就要求你必须在店内上牌、上保险;购买同一辆车,却发现各店的车价竟然一分不差,这种价格联盟让消费者难以享受到市场竞争的果实;加价卖车到底是不是市场行为,消费者难免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据了解,车市的潜规则虽与相关法律的制约相抵触,但实际上仍在市场上暗流涌动。
区域管理
经销商受损,消费者无奈
区域管理一直是汽车市场心照不宣的管理机制。其看起来与消费者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却直接限制了消费者购车、上牌等一系列的正当权益,也是厂家行使垄断权的表现。所谓的区域管理就是指,两个城市之间的车辆不能串货,也就是天津的车辆如果卖给北京的消费者,经销商将会受到制裁,而北京的车辆在天津上牌,4S店同样也会受罚。在厂家看来,这种区域管理是一种“家法”,如果经销商来回串货,将大大影响汽车的价格体系,尤其是很多城市之间的价格差很大,一旦串货,最终影响的是厂家的利益。对于消费者来说,直接影响的是其购买低价车的实际利益。去年年底,北京车市价格战凶猛,其中一款上海产的中级车,车价甚至比天津优惠近1万元,但当地二级代理商明确表示,这种车只能上北京牌。
本市一家经销商告诉记者,区域管理是厂家设置的“潜规则”,而且对经销商制裁严格,曾经有一次,本地的车辆卖给了持有塘沽身份证的一个消费者,哪知道他竟然去河北省上了车牌,直接导致这家经销商受罚万元。所以经销商都很谨慎,一般都在店内上牌,如果购买者要求自己上牌,则必须先扣住合格证,等缴纳了其他的一些费用才能取走合格证,为的就是维护厂家区域管理的“潜规则”。
据了解,虽然国家就不正当竞争的市场行为出台了《反垄断法》,其中有规定“经营者禁止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这对不准异地售车的区域管理是一个打击,但实际上,个别厂家仍暗自坚持区域管理,经销商“敢怒不敢言”,而不知内情的消费者也很无奈。有法律界人士表示, 区域管理的“潜规则”不符合市场竞争,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利。
价格联盟
车价稳了,消费者利益没了
所谓的价格联盟就是本地经销商抱团控制车价,定价一致,即便是降价也要保证在同一时间相同的降幅。而对于厂家来说,就要求经销商有最低限价,即经销商降价不能超过厂家规定的底线,一旦售价低于最低限价,开票价必须是厂家的最低限价,否则可能受罚。
据了解,价格联盟是一段时期内经销商和厂家互相支持的车市“潜规则”,但目前仍有个别经销商暗守这一规矩,甚至在部分车型热销之际,经销商之间也可以互相涨价,尽量保持价格行为的步伐一致。这种现象看起来是经销商具有自主定价的主导权,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垄断行为,是经销商之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达成的价格共识。本市一经销商透露,去年就有一些日系车的经销商在执行价格联盟,其车价控制得非常好,这对经销商和厂家都非常有利。在消费者看来,去哪家店买车拿到的最终售价都一样,“价格非常稳定,是好事”,但他们却不了解价格联盟的这种“潜规则”。另外,也有一些销售非常好的车型,在执行着“市场定价”的游戏规则,一旦有新车型上市,且供不应求,车价就“水涨船高”,远远高于厂家的市场指导价,厂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价格垄断让经销商大赚了一笔,而消费者“很受伤”。
有业内人士表示,本市曾有经销商组织过保证市场稳定的“同力会”、“协力会”类似的组织,但随着《反垄断法》的出台,这种组织渐渐失去了制约车价的能力。但价格联盟仍旧在市场上存在。虽然《反垄断法》明确规定“禁止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但实际上,这种价格联盟之所以能够存在,则是因为它是一种“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就可以游离于法律之外了。不过,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这种潜规则早晚要暴露于阳光下,到时候,消费者购车才有真正的透明度。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
滨海新闻 |
|
|
|
|
创意产业 |
|
|
|
|
|
|
|